“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世界大格局 中国有态度
文/金一南
杂篇
澳大利亚武装力量有限,但频频对外用兵。
越南大力购买装备,沦为技术转让国附庸。
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不愿意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愿意单独行动。
能源战实际上是引发人类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这个问题可能变得越来越剧烈。
全球网络战能力最强的是美国,但是呼唤狼来了的声音最大的也是美国,说遭到网络攻击最多的也是美国。
9.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五)
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认识问题就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开始。战略思维中不但包含问题意识,而且往往包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在英国的伍尔索普,有一棵被封为“圣树”的苹果树。据说当年牛顿就是倚坐在此树之下,望着从树上坠落的苹果,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今天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到此,望着这棵长期无人修剪、枝丫及地的“圣树”以及树旁带有皇室标记的铜质徽章,想象当年牛顿双手叠在脑后,在冥想中完成物理学最伟大发现的情景,心中的虔诚与激动可想而知。
但这是一个错误。当人们把焦点集中在这棵枝叶繁多的苹果树上的时候,忘记了一点:伟大发现的地点并不简单等于这一发现的原因。当年牛顿思维的焦点和起点,是那个至今早已了无踪迹的苹果——它为何从树上坠落——这才是引起伟大发现的问题所在,而不是牛顿坐的地方或那棵苹果树有什么非凡的灵光。
从这个意义上说,牛顿的问题意识的确强烈。在此之前,苹果悄无声息地不知坠落了多少年,没有任何人将其看作是问题。唯有牛顿把它当作问题,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人类第一次找到宇宙和谐运行的规则——由此开始。
只记住那棵静态的苹果树而忘掉动态的苹果这一现象,绝不仅仅发生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北京某次学术研讨会,讨论美国新军事战略,与会者中包括参与制定这一战略的两位美国学者。我方有学者发言深入展开分析:美国新军事战略的三大框架、四大要素、五大特点,娓娓道来,把两个美国人听得目瞪口呆,赞叹道:你们的理论概括真厉害,总结出这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可惜好景维持不长,午餐前这两个美国人开始心存疑惑,午餐后他们已经在小心反问了:研究问题真的应该是这样吗?这样的方法真的是研究问题的好方法吗?
虽然现场无人回答,但大家还是感觉到了症结所在。全神贯注于挖掘意义,最后丢掉的必然是研究问题。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惑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想方法及状态。平时我们多见这样的现象: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不屑于发现,对概括成绩、挖掘优点和升华意义却兴致盎然、颇富创造力。这其中丧失的不仅是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精神和心理,更是积极提出问题、主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实际能力。
我们再看看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有很多分析都认为那场战争预示着信息化作战正式登场,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对世界军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此等等。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军的概括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美国的军校里没有教授海湾战争的战略,他们为什么不讲呢?原来,他们认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他们遇到了理想的敌人、获得了理想的联盟、拥有了理想的设施,还具有理想的地形,因而结论是什么呢?在理想的战场上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
美方之所以提出这么多的理想,它无非想说明,就是如此理想的条件今后很难再现,所以美国军方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
五角大楼当时出了三卷本的《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这个报告里面对战争成功和军事优势的描述基本上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依照我们今天一些人的思维习惯肯定认为成绩挖掘不深、概括不精、意义升华不高,但是说到问题和毛病,他们却挖掘得很深、概括得很精,而且升华得很高。
比如说它在书中这样讲道:“事实证明美国的地面和海上部队在扫雷经验、训练和装备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这一点令人遗憾;战场通信能力严重不足,使那些距离稍微远些、彼此喊话刚刚听不见的部队之间,无法进行通话联系;提供的战术情报经常是马后炮,而且不能令人满意,或者毫无价值,由于缺乏夜视器材,海军陆战队每天天黑之后不得不停止作战计划。”
这是五角大楼对国会最后的报告,当你看到美国人在内部进行这样的评价的时候,我们不由得产生疑问,这还是那支被我们描述为全新高技术装备,全新高技术作战理念、无所不能的军队吗?
从这一点看,美国五角大楼的报告对问题的追究是不依不饶的。这个报告里写道:“我们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缺乏运输工具,不得不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到处租借卡车。”“事实上有些系统性能不佳,在作战中妨碍了部队的调动。”“情报支援的不足也越来越严重妨碍武器效能的发挥。还有目前使用的压制敌方防空武器的飞机均已陈旧,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有些型号的飞机甚至正在退出现役。”
美方这样的总结,与我们的众多描述大相径庭。在战绩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如此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缺憾如此敏锐,对查找问题如此锲而不舍,恰恰表明它们在力图保持清醒,在力求未来的胜利。
当今天人们说到战略问题的泛化、战略思维问题的泛化,其中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欠缺。我们玩弄的是概念、表达的是概念、堆砌的是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欠缺。问题在哪里?问题是什么?问题怎样产生?问题如何解决?非常欠缺。而战略思维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现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指向。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才会从定期的漫无边际的烦琐变得清晰、简单,变得单刀直入。
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打到外线。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中,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振奋党心军心的口号。但毛泽东没有被这一口号陶醉。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与师哲散步时说:“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胜利,敢不敢胜利。”师哲十分不解,认为全党都对能不能胜利没有异议了, 毛泽东为什么认为“敢不敢胜利”是个问题。毛泽东阐述说:“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我们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着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
在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毛泽东的设问十分尖锐,也极其冷峻。每一个疑点的提出,每一个“敢不敢”的问题,都在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口号提供细致严密的注脚。这就是中国革命即将发生伟大战略转折的历史性关头,毛泽东作为这一革命的领袖,表现出的超强问题意识。他不仅看到了胜利的前景,更看到了真正实现这一前景必须克服的能力障碍和心理障碍,必须完成的能力准备和精神准备。这一系列“敢不敢”问题的提出,实际渗透着数十年武装割据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立农村根据地到占领中心城市,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到正规战、攻坚战这样一种中国革命必然要完成的巨大转换。虽然我们说问题思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战略思维,但战略思维一定包含着对问题——尤其那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思维。就战略思维层面看,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进取求胜意识相一致。与此相反,强烈的粉饰意识则与强烈的安于现状意识相一致。脱离了对问题的关注,就脱离了对未知的探求。
今天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刻,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强烈的问题意识变得尤其难能可贵,这里用胡锦涛的两段话结束本篇。
一段话是:要深入研究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问题。
另一段话是:在新形势下,必须把研究重大战略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形成浓厚的战略研究氛围,还要逐步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战略研究机制。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熙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