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父亲的端午节(时春华)

摘要:端午节可是父亲眼里的一个大节日。我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吃喝由母亲准备,父亲则负责那些所谓的外围的事情。

父亲的端午节

文图/时春华(辽宁北票)

  端午节可是父亲眼里的一个大节日。我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吃喝由母亲准备,父亲则负责那些所谓的外围的事情。粽子由母亲来包,但粽米和粽叶的采买却归父亲管。他觉得那些跑跑颠颠的活就该是男人的。粽米年年买,但粽叶却不是。父亲虽然过日子节俭,可买东西却从不将就,尤其用在大面上的东西。粽叶必须买好的,又长又宽好用且不漏米,谁愿意大过节的听个漏了破了坏了的?母亲包的粽子紧实精致,吃粽子都是大人给我们剥好了,从不让我们小孩子上手,主要怕我们一上手胡乱撕开,把粽叶弄撕了。当年买的新粽叶,包完粽子煮熟后小心抖开,毫发无损。放在清水里洗掉粘附的米粒,阴干,放在闲屋里,留着下年用。绑粽子的马莲绳,父亲早有准备,田间地头,包括我家的井台边,马莲草有的是。头年秋天割些晾干,待来年五月节,用温水泡一下,就绵软可用了。

  过节的头三天,父亲就采了大抱的艾蒿回来,剪许多红绳,绑了一束束、一把把的艾草,挂在大门、屋门、厢房门上。或直或倾斜,方向一致,角度相同。别人看了,都说父亲挂个艾蒿都跟刀切似的。

  和艾蒿同挂的,往往还有桃枝。乡村的习俗,“桃”与“逃”谐音,趋吉避灾,这个父亲当然知道,看着别人把嫩桃枝折了,父亲心疼。他也愿孩子们逃脱疾病、霉运、灾祸,但他鲜用桃枝。他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折一些枯桃枝回来,手巧的父亲用小刀、小钢锯和砂纸削、拉、磨出维妙维肖的桃木剑、桃木斧、桃木棒槌和桃核做的小筐篮,拴根红绳挂在屋门上,挂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或胸前。这些漂亮的装饰带着父亲的深情,陪伴着孩子们。

  父亲的大手很粗糙,却很神奇。有时,他会用剪刀剪一把苘麻线,三扎两绑,就绑成一把秀气的袖珍小笤帚,给我们,也给邻居的小孩子。我们常常会把桃核小筐篮、小笤帚、小棒槌、桃木斧子等用红线穿在一起,放在泡了大红纸的水碗里,在锅里蒸,给它们上色,然后挂在家里的窗钩上、拉手上、柜戳的长钉上,一串儿一串儿的,让我们爱不释手。

  端午节煮鸡蛋,锅里必放艾叶。为了入味儿,父亲往往会在鸡蛋煮到八分熟时,将一部分鸡蛋蛋壳拍碎。这样的鸡蛋每人有份,当做饭。那几个没拍过的,父亲剥好放在手心,取一根长长的白线,把鸡蛋拉成四瓣或八瓣,放在腌制好的葱料盘里,摆成花朵的形状,这是一道菜,好看又好吃。父亲的端午节过得是一种氛围,有着浓烈的节日仪式感。

  父亲的那些小制作,其实挺费时费事的。但每到端午,他总是一如既往,乐此不疲地纯手工制作这些小东西。这些小制作虽然没有金银珠宝贵重,但那把小笤帚是他希望为孩子们扫除霉运烦恼的,桃核做的小篮子是他希望能为孩子们拦截灾祸,蓄积财富的。所有的桃木制作里,都有他对子女平安健康的寄托。

  父亲的端午节,是传统的端午节,是充满爱的端午节。

小链接
  时春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北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选修音乐,酷爱文学,文风朴实接地气。热爱生活,热衷传播社会正能量。系朝阳市作家协会、辽海散文学会、北票市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网》特约助理编辑,此网站有《时春华好名声展馆》;《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此报刊有专栏《朝花夕拾》。在网络、刊物上发表作品600余篇。

时春华展馆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