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叫扇车。”她说得很随意,我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干什么用的?”
我记忆中的扇车
文图/王洪洋(辽宁朝阳)
我读中学的时候,到我老姑家去玩,看见她家门前有一个挺怪的东西,木头做的四条腿,前边安个大三角形木头漏斗(木箱),后面是个大车轱辘形的轮子,但又不着地,轮子中间是空的,插着一个弯曲的拐把子,不知道这是什么家伙。我想爬到上面去玩,老姑看见了,就喊:“不能上去,掉下来危险!”
“这是啥玩意儿?”我问老姑。
“这叫扇车。”她说得很随意,我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干什么用的?”
“扇高粱壳子、谷糠。”她说。老姑就比划着怎样往漏斗里倒粮食,再用手摇拐把子,大轮子里产生风力,将高粱壳子吹跑,剩下的就是干净的粮食了。
我就试着摇,挺好玩的,心想:这也太原始了,咋不用鼓风机呢?
“过去还没有鼓风机呢,就用扇车。”老姑说。
现在成了老古董了,过去可是宝贝,农家不可少的。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扇车,比我小的表弟也能把扇车说得头头是道,而我城里长大的,就是农村盲,还有很多我不懂的物事。所以我特意去清风岭旅游,与扇车照了一张相,以示纪念。
扇车即风扇车,是一种清选谷物的农具。从前,我国乡村经常利用它来剔除谷物中的糠秕杂物,净化、精选作物籽粒,以便储藏、出售和加工食用。据《西京杂记》等文献记载,远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扇车,那时京都长安有一位叫丁缓的匠人,曾制作出一种拥有七个轮叶的旋转式扇车。
小链接王洪洋,网名:随风而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原籍喀左县。1975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为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迄今,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7篇,荣获“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写作文学作品,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在《好名声网》发表多篇散文、小说。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