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谈精神孝顺(王洪洋)

摘要:孝顺父母,不仅需要物质孝顺,而且需要精神孝顺。

谈精神孝顺

文/王洪洋(辽宁朝阳)

  孝顺父母,不仅需要物质孝顺,而且需要精神孝顺。

  我认为精神孝顺包括:语言、脸色、问候、看望。

  语言。就是经常和父母说话,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大凡老年人多感寂寞、失落、孤独,盼望儿孙在眼前转来转去,说说笑笑,图个热闹,快乐,有意思,“儿孙绕膝”其乐无穷就是这个道理。应该牢记:“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一声六月寒”这句名言。

  脸色。儿女在父母面前的脸色很重要,也包括儿媳、姑爷的脸色。你想,儿女来了,还带着下一代,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和颜悦色,妈、爸地叫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地缠着,老人心里都乐开了花!有啥好东西全拿出来……家里充满和谐、欢乐的氛围,多好!相反,儿女来看父母,连个称呼都没有,木木的,板板的,脸色冷若冰霜,像来讨债的,甩脸子,怒目而视,吹胡子瞪眼,没好样,老人心里的温度骤降,心凉半截,血压突升,噤若寒蝉,别扭不?老人家苦点、累点都能担待,唯独难看的脸色受不了。

  问候。都忙,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性,上班的,经商的,打工的,忙着挣钱,养家……没时间回来,父母也能理解,并不要求天天陪伴,时常打个电话,还是可以挤出时间的,问候一下,缺啥少啥不,注意身体,注意安全,报个平安……免去彼此惦念,老人心里就觉得热乎乎的。他们也会嘱咐几句,关心你,惦记你,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看望。在附近工作的,抽工夫到父母家里坐一会,带点父母喜欢的东西,不在多少,而在于心意。有这样一个例子:出外打工的儿子,回来时给老婆孩子岳父岳母买了许多东西,大包小包……到父母家,只带眼睛——看!父母虽然也给儿子们做好吃的,其实嘴里不说,心里却不舒服,因为“待遇”有差别,没有一视同仁、尽到心意。

  假如当儿女的拿出那种面见上级领导的姿态、语言、行为来对待自己父母,听听老人唠叨,有事情及时给办理,有毛病马上设法医治,有“代沟”尽量填平些……关系自然就会和谐融洽。

  从一定意义上说,“笑”是很重要的,说话面带笑容,脸色温和可亲,问候声音亲切体贴,看望情真意切,笑逐颜开,会有“一笑值千金”的效果。发自内心的笑,父母必然乐在心里,笑在脸上,这就是孝。有孝就有“顺”,父母心顺,情顺,精神顺,一切都顺了,就能健康长寿。

小链接
  王洪洋,网名:随风而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原籍喀左县。1975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为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迄今,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7篇,荣获“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写作文学作品,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在《好名声网》发表多篇散文、小说。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