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考
文/时春华(辽宁北票)
又是一年高考季,一大早就看见考点门外黑压压一片考生,还有比考生多得多的家长,心里莫名生出一种感慨来。高考,是孩子们十几年寒窗苦读,奔向新的人生征程的一次大考,尤为重要。孩子们重视,家长更重视,一人高考,全家陪同,不为别的,只为给孩子加油打气,希望孩子们考个好成绩。
高考时的食谱自不必说,荤素营养调剂得合理,让考生肠胃舒适,口味清淡,睡眠上也加了细,家里家外保持安静,让考生养精蓄锐。不管多严的家长,孩子要赶考去了,面色态度都温和起来,收起往日的严厉,做起孩子考前的心理疏导,解除孩子考前的心理负担。更有意思的是,高考时,陪考团的父母们从穿着上为孩子助威,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妈妈们穿上美丽的旗袍,意为让孩子旗开得胜;穿上红衣服,祝孩子高考鸿运当头,开门红;穿绿衣服,祝孩子一路绿灯;穿橙色衣服,祝孩子心想事成;穿黄衣灰裤子,希望孩子走向辉煌;穿蓝衣服,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穿黑衣服,希望孩子高考成为一匹黑马……甚至有的家长给孩子买双耐克鞋穿上,希望孩子的试卷上全是对号。考场外一份焦灼,一份殷殷的深情。
说来实在羞涩。34年前,我也赶考过,虽是考中师,却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对于我的赶考,父母仅是知道而已,之前没有给我开啥小灶,甚至考试前几天我还依旧帮家里干农活。第二天要去北票城里参加考试了,早晨跟父亲说了这事儿,父亲波澜不惊,问我咋去?我说学生集体坐火车去。父亲问我要多少钱?我说就吃饭、住宿、坐车,我也不知道用几块钱。父亲给了我十块钱,什么也没说。我参加我的中考,父亲依旧上山干他的农活。一个中考来回坐火车,吃饭住宿,我才花了五六块钱,回来后把剩下的几块钱又给了父亲。至于我考得啥样,他们没问,我也没说。
以现在的眼光看,我参加中考时的花销实在不多,但当时条件下,我带十块钱去参加中考,在同学里还算比较奢侈的。单程火车票五毛钱,一顿饭五毛到一块吃饱撑的,住宿费两块。那些家里不宽裕的同学是带着苞米面饽饽去的,偷偷用手绢包了放在书包里。我的两个女同学在一个小饭馆拿出自带的干粮,坐在角落里就着干巴咸菜疙瘩吃,噎得慌,不好意思地跟大师傅找碗水喝。那大师傅问明了情况,心有不忍,直接放点葱花,甩个鸡蛋,给她们做了一大盆汤,就是那盆不要钱的蛋花汤,让她们感动至今。
我考上中师之后,母亲才告诉我,其实我去考试那天,父亲上山干活总是心不在焉的,从不爱休息的他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歇歇,凝神沉思,自言自语说“这孩子可要好好考,可要比咱大人强啊。”原来,不论何时学子们的身后都有着同样的担忧、期许和祝福。
赶考的日子,是万众瞩目的日子,是充满期待的日子,是拼搏的日子,是收获的日子,是开启新征程的日子,也是充满祝福的日子,衷心祝愿所有学子赶考顺意,心想事成。
小链接时春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北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选修音乐,酷爱文学,文风朴实接地气。热爱生活,热衷传播社会正能量。系朝阳市作家协会、辽海散文学会、北票市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网》特约助理编辑,此网站有《时春华好名声展馆》;《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此报刊有专栏《朝花夕拾》。在网络、刊物上发表作品600余篇。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