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有关三燕考古研究的最初成果 ——《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周亚利)

摘要:“三燕”是三个政权的统称,即东晋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和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政权。

有关三燕考古研究的最初成果

——《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

文图/周亚利(辽宁朝阳)

  “三燕”是三个政权的统称,即东晋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和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政权。“三燕文化”这个概念是1990年由时任朝阳市博物馆馆长田立坤先生提出来的。在此之前与之相关的考古发现一般被冠以“鲜卑”文化遗存。“三燕文化”在时间上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存续的时间,而是包括慕容鲜卑进入辽西以后,建立政权之前的这段时间。

  那么朝阳地区最早发现的鲜卑文化遗存是什么?我们经过对三燕文化研究史的梳理认为,1957年由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陈大为先生清理的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是最早发现的鲜卑墓葬。之后陈大为先生发表了《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这个墓葬的发掘简报应该说是三燕文化研究的最初成果,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三燕”这个概念。

  房身村位于北票县城西南53公里,当时属于徐四花营子乡(今属北票章吉营乡徐四花营村),西距朝阳县界约10—15公里。村前临河,后靠北山,墓在两山之间的西山坡耕地上,1956年秋,居民掘坑造肥时露出了不少石块和大量木炭,因而发现此墓。当时的朝阳还没有专业的考古人员。此事立即上报给了省有关部门,1957年4月25日由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陈大为先生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工作。在清理时,协助工作的村民们了解了党和国家的保护文物政策后,都主动的把他们所得到的文物交给了政府有关部门。由北票县文化科保存的一批金质装饰品,也交归了辽宁博物馆。

  此次共发现3座墓葬,二大一小。墓室都是石筑单室,大部塌毁,距地表深0.6—1.3米。清理时由南向北,编为一、二、三号。一、二号墓方向一致,间距仅2米,是并排埋葬的。三号墓在二号墓之北(方向稍偏东),南距二号墓9米。

  墓葬的用材、形制、大小、随葬品组合等往往能够反映主人人身份、社会风俗及其它社会现象,所以,考古工作者在介绍墓葬时往往以单个墓葬为单位来进行介绍,但也有发现数十座或数百座墓葬时,概要墓葬规律进行分组介绍的。

  一号墓 墓室西、南、北三壁用板石平砌,填盖石板,底部铺石。长1.9,宽1.15,高1.15米。墓因塌毁,葬式不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埋葬方式,葬式是研究不同民族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墓中随葬遗物,据发现者介绍,除出有1件小铜镜和清理时有红色漆片附着在土块上,当有漆器一类的东西之外,还有金指环1对和红色陶盆1件。金指环已混入二号墓中的金质装饰品内一同献交给政府,红陶盆在出士时即已破碎抛弃。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墓葬的随葬品种类、随葬品的出土位置、随葬品的多少等是研究古人的性别、身份、社会地位、民族归属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发现古墓一定要上报给文物部门,由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让古文化遗存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号墓,墓室结构与一号墓基本相同,惟填有大量木炭。长3,宽1.8,高1.8米。墓亦塌毁,葬式不明。但从出土遗物中嵌石金戒指和金顶针等遗物来看,似原葬男女2人。从铁钉和残木块来看,当有木棺。墓中遗物非常丰富,除清理时在墓底清出红漆片数块、银质装饰品残片1件、大小铁钉14根、铁锔子1件和残碎木块外,在清理前被取出的有54件,计有:

  花树状金饰2件。花蔓状金饰2件。透雕金饰2件。月牙形嵌玉金饰1件。金发钗1支。银饰残件1件。金镯2付。嵌石金戒指1件。金顶针1件。金环2件。包金铜环1件。金指环1件。铜指环1件。金铃21件。刀形金具1件。镶嵌金珠1件。金丝珠1件。金饰残件1件。铁刀1把。

北票房身二号墓出土的嵌石金戒指

辽宁北票房身村2号墓出土的花树状金步摇

辽宁北票房身村2号墓出土的花树状金步摇

  三号墓,墓室较小,其北端尚保存完好。四璧以石板立支,顶盖板石,底铺石板,组成石棺形状。长0.87,宽0.54,高0.53米。是一座头向西的单人墓葬。随葬遗物中除发现时取出的1件灰陶罐外,清理时墓内出土遗物共11件:

  灰陶罐1件。铁刀1把。铁钉1根。五铢5枚,货泉1枚,綖环钱1枚。残断金饰1件。

  考古工作者根据这三座墓葬距离较近,埋葬深度也一致,墓室均为石板砌筑,尤其是第一、二号两墓,墓室相邻,方向一致,结构相同,判定三墓当有密切关系。从一号墓中的铜镜和二号墓中金质装饰品的特点,以及三号墓中的铜钱和陶器来看,其时代很为一致,三座墓应属同一时期,也就是晋代。从文献记载来看,晋代的朝阳地区包括北票属于鲜卑族的活动区域。

  二号墓出土了金步摇饰。随葬的花树状金饰、透雕龙凤金饰和花蔓状金饰,制法与高句丽族的金饰品相类似。其中的饰件与桓仁县连江乡高力墓子村201号大积石墓中出土的鎏金残饰件,也有类似之处。推侧可能就是鲜卑族慕容部人的“步摇冠”或吐谷浑部人的“金花冠”之类的冠饰。《晋书·慕容廆载记》称其曾祖莫护跋(魏初)“时燕代(指战国时的燕国、代国所在地。泛指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东北部地区。)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结合墓地的地史沿革,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可能是晋代鲜卑贵族的墓葬。

  《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字数不多,但它却是建国以来三燕文化研究的最初成果,它让考古工作者认识了三燕时期的文物特征,尤其是金步摇的发现,让人们认识了鲜卑慕容部金步摇的形制特点及与辽东高句丽文化的关系。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是作为三燕文物断代的一个标尺。所以说,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的研究拉开了三燕文化考古研究的序幕。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