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寻你来
文图/李娜(辽宁朝阳)
天气转凉,几阵暮雨至,几场晨雾起,蘑菇似着了魔一般从植被底下往上拱。它们贴着地皮撑起一朵朵伞花,成为山林最美的点缀。采蘑人也着了魔似的,天刚蒙蒙亮就围上头巾、挎上篮子,一路翻山越岭,直奔密林深处。
蘑菇种类繁多:榛蘑、草蘑、白蘑、杨蘑……有的星星散散,有的成堆成片,有的喜欢生在树下、草间,有的喜欢长在沟渠、路边,野性难驯。最常见的要数松蘑,它的表面罩有一层透明的黏液,大者如瓷碗,小者似铜钱,金黄的伞盖十分醒目,通身散发出浓郁的松脂香。如果够幸运,还会遇到有“素肉”之称的红蘑。这种蘑菇呈淡粉色,作为不可多得的山珍,用来炖小鸡尤为相宜。不过,它也像人参、灵芝一般,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去时,正值中午,当地的采蘑人早已满载而归。整座山岭,见不到一个人影儿。陡峭的山坡、过腰的荆条、呼啸的松涛,偶尔还会有山雀响彻云霄的鸣叫,难免有些发怵。但,这一切又怎能抵过蘑菇的诱惑呢?我们在高大的松树下、密实的荆条间穿行,弓着身子展开地毯式搜索。这个时候,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每发现一枚小蘑菇,顿时两眼放光,如同发现了惊天的宝藏,心中的那份小恐惧,也就一扫而光了。
蘑菇当真是有魔力的,它能够左右你的情绪,聚成一片,能令你欣喜万分;散落天涯,能令你望眼欲穿。它也能左右你的方向,因为它的身影和味道,总能在不经意间,引你翻山,引你越岭,引你爬上一个又一个山顶。心里想着,正午采蘑已颠覆了世人的认知,山顶的骄阳下定不会有蘑菇的踪迹。怎料,一个转身就是一片,它们肉嘟嘟、油亮亮,在秋风中向你致意。山里的一切,很多是已知的,但更多是未知的。也正是在这想象中不该生蘑菇的地方,找到了生命中亲手采摘的第一枚红蘑,我激动得忍不住喊出声来。
很快就采了半篮,我们很知足,在林间席地而坐,随手挑几根顺手捡来的松针。那一刻,才发现手指已黑得不成样子。将鼻子凑上去,还有蘑菇的香味儿,那是蘑菇的味道,也是大山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说实话,我并不在乎采了多少,只是爱上了采蘑的过程。
其实,很多时候,采蘑人千辛万苦也只为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正是这些充满山野灵气的蘑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奇、欢喜与情趣。
小链接李娜,笔名风凝,蒙古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第九届“朝阳县读书人”,第六届“朝阳年度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散文百家》《延河》《新青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百余家报刊。散文《记忆中那一扇柴门》《檐上青草,檐下时光》入多省中学语文试题。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