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荔枝
文/李娜(辽宁朝阳)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荔枝最初的印象,便是源于苏东坡的这句诗。那时候,满脑子幻想的都是吃荔枝吃到撑破肚皮的情景。而真正自己花钱买荔枝,是今年夏天的事。那日,与挚友相约野餐,我负责买水果。在一个摊位前,我被一团烈焰般的红深深地吸引了,这荔枝带着叶子,顶着水珠,各个饱满滚圆,令人垂涎。没错,正是妃子笑。
妃子笑是荔枝的一个品种,别名落塘蒲、玉荷包。相传,杨贵妃喜吃荔枝,但荔枝产于南方,多在两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而唐朝的都城却在西安,离最近的荔枝产地尚有千里之遥。加上鲜荔枝难以保存,“一离本枝,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玄宗为博妃子一笑,常常用快马日夜不停地运至京师,于是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妃子笑,也便由此得名。
我们择一处风景好的地方,铺上野餐垫,摆上提前准备的一大堆好吃的。就这样,坐在蓝天白云之下,小桥流水之旁,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食。
我将荔枝粗糙、坚硬的铠甲般的外壳剥开一个小口子,汁水瞬间喷涌而出。我继续小心翼翼地剥,那果肉很厚,半透明凝脂状,在阳光下泛着盈盈的光泽。入口,滑溜溜,水润润,甜滋滋,回味无穷,浮想联翩。那一刻,自己时而化身成唐代风情万种的杨贵妃,时而化身成宋代洒脱不羁的文人苏东坡。这可口的荔枝,从古诗中款款而来,一入口,便入骨。丰润的汁水和浓郁的甜香,在唇齿间萦绕,简直妙极了!就连吐出的核,也堪称是艺术品。这种荔枝的核很小巧,每一个生得都不一样,就像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这之后,我又买了几次妃子笑,常常舍不得吃放在茶几上,却引来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飞虫。它们在荔枝周围盘旋,时不时地还会高傲地立在那一团烈焰般的红里,抖动着纤细的小腿,向我示威。想来,它们定是循着缕缕甜香,才来我家做客的。原来,对荔枝的喜爱,非但穿越了时空,竟还跨越了物种!
小链接李娜,笔名风凝,蒙古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第九届“朝阳县读书人”,第六届“朝阳年度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散文百家》《延河》《新青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百余家报刊。散文《记忆中那一扇柴门》《檐上青草,檐下时光》入多省中学语文试题。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