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菜园变迁记(石玉梅)

摘要:月亮斜挂在树梢,守护着小村的宁静。舟车劳顿枕着回家的兴奋,裹起睡意,朦胧起来。

菜园变迁记

文/石玉梅(辽宁朝阳)

  金秋十月的阳光,透过窗棂,似一双孩童的手抚摸着,惬意柔软,给老屋增添了温馨。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感受着年迈的父母亲,依然用蹒跚的脚步撑起一个家的温暖,心底泛出缕缕鲜活的幸福。

  月亮斜挂在树梢,守护着小村的宁静。舟车劳顿枕着回家的兴奋,裹起睡意,朦胧起来。

  耋耄之年的父母亲,嘀咕声越来越大,一瞧,真如小孩子般,说着说着索性披上衣服,两人对坐起来。

  “明天我就找人,平了菜园,给孩子再建一个停车房!”母亲坚定地说。

  “不是你一直要留着菜园吗?”父亲不甘示弱。

  “那是什么年代,陈年老黄历了,那前儿啥条件?怎能跟现在比?那时是有啥吃啥,现在是想啥有啥,吃啥有啥。”母亲振振有词。

  一番争吵后,父亲败下阵来,连说好好,这回又听你的,睡觉吧。

  哪还睡得着,原来半夜吵嘴又是因为菜园。

  我和小妹住同一县城,搭伴一起探望父母。老屋院子虽宽敞,菜园却占了一半,又逢秋收,勉强能容下一辆车,没办法我的车只好停在大门外的水泥板路边,晚饭时母亲唠叨了好几遍:自家的车怎好放在路边,多碍事。幸好小村偏僻,夜晚路过的车不多。

  占用菜园?西边的菜园可是老妈的半壁江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于一个十口之家,菜园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如意棒,一日三餐的主角,一年四季的蔬菜场。当年,为了占用菜园之事,爷爷很是生气。

  也难怪爷爷生气。他儿时受尽了地主崽子的欺凌,拿他当马骑,让他学狗叫,不把他当人看,吃上顿没下顿,还常挨打。放牛时,饿急了眼,偷偷地捡了一个掉落的烂苹果,刚咬上一口,被地主用镰刀砍伤了右臂。至今,那条伤疤还记载着那段疼痛的历史。

  爷爷感恩啊!是共产党让他翻身做了主人。如今,他老人家神气啊!这个谁也比不了。他逢人便讲,见人就说,小村一百多户人家,可谓家喻户晓。他说他命好,共产党成立那年他出生,福星啊!新中国成立那年他当上了生产小队长,这叫走上仕途,还自诩为名正言顺的一名国家基层干部,对于他这么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有资本自豪,走起路来,腰板儿挺得蹦直,还常常拍着胸脯说:我再也不是给人放牛、任人打骂的放牛娃了,我成了土地的真正主人。

  这个主人可不一般。爷爷是个出了名的车把式。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我家人口多,分得大面积的土地,加上爷爷是车夫,小队部特意分给了一辆毛驴车。

  有地,还有车,这是共产党给的啊!这把爷爷高兴的,三天三夜竟把自己给乐醒了。这毛驴车在生产队时就是他的心肝宝贝。

  他在院子里徘徊,左看右看,搁哪好呢?

  东琢磨西琢磨,实在没有空闲地,爷爷惦记上了院子西边的菜园,试图腾出一块地,搭个车棚,免得损坏他的心爱之物。妈妈哪里肯,执意阻拦,那时家里生活刚刚好转,自给自足尚可,占用菜园,一大家子吃菜成了大问题,哪有买菜的闲钱啊。

  “车,是共产党给的,我要保管好!”爷爷说出理由。

  “您说的没错,可咱一家老小,不吃菜哪行?”妈妈很是委屈,力争着。

  吵得不可开交。还好爸爸和奶奶从中几次调和,才平息这场风波。

  爷爷无奈被迫让了步,爸爸在大门外墙角处用木棒绑个架子,上面放几捆苞米秆,凑合个简易停车棚,下雨天用一块塑料布罩住,这件事总算告一段落。

  占用菜园的事,再无人提及。

  世道变迁,这次竟是妈妈自己改变了主意。第二天,她早早起了床,催促爸爸找了刚刚打工回来的本家二叔和三哥。

  吃过早饭,小院热闹起来。

  邻居二婶趴在东墙头,跟妈妈唠起来,小村发生的新鲜事越来越多:李飞家的小子大学毕业后留了校,当了老师啦;陈柱家的闺女放弃了正式工作,在城里开了幼儿园;小村的水泥板路修到了家门口,不走泥巴路了,可真好;村部建起了娱乐广场,天天晚上锣鼓喧天,八十多岁的陈家老太太都扭秧歌了,晚上咱们也学学去;听说国家出钱要给各家各户安装厕所,跟城里人一样,下雨天也浇不着屁股了,等等,等等,最后还要补上一句,也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摊上这社会好啊!咱是赶上喽,盼着好好多活几年吧!

  “这又要做啥?”二婶看见爸爸拆了园墙,很是好奇。

  妈妈笑眯脒地告诉她要建个车房,孩子们有车,得准备个地方,小锋(我弟乳名)也要买轿车了,金贵着呢。菜园也用不上了,人口少,春夏季的青菜都吃不了,秋冬季大棚的菜新鲜,随时可买,现在也不缺那几个菜钱,更何况共产党不是月月给咱老年人开钱吗。

  二婶连连赞同,可不是嘛,咱小村里,那谁谁好多家都有停车房,家家都过上好日子了,有自家车,旅游都方便了。

  二叔和三哥,干活很麻利,三哥用农用三轮车拉来了彩钢板,二叔骑着摩托车去了十里外的砖厂,厂家送货上门,还捎回了几袋水泥。

  万事俱备。吃了午饭,爸爸打下手,爷仨有说有笑地盖起了车房。

  爸爸装了一肚子新闻,每天晚上7时的央视《新闻联播》,一分钟都不错过。妈妈故意取笑他,小老百姓关心的可是国家大事,爸爸却保持当年老师的气场,文绉绉地讲道“家事、国事、天下事,要事事关心”才对,“国”是千万家,是“大家”,咱们是“小家”,“大家”好,“小家”才好,这你不懂吧!随即得意起来。小村人谁要是谈起当今好形势,爸爸便觉得找到了用武之地,马上兴奋,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讲述起来,那神情,犹如心底的一抹翠绿,绽放出姹紫嫣红的春天。

  “加油干喽!习总书记说建设国家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也是国民一份子,要跟上时代脚步,要把自己‘小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要把自己的小院绘成最美的蓝图。”爸爸开心地笑了,逗得二叔和三哥也笑了。

  二叔说他家的车房也小了,儿子换了大汽车收玉米,明年开春也得重建一个,这买卖越铺越大呀!

  三哥家是“城乡结合”的新型农民之家。他凭借有个好手艺,会瓦工,响应改革开放号召,老早进了城,买了楼房。孩子也送进了城里上学,说教学质量高,三嫂陪读。夫妻俩农忙时回老家种地、收割,秋收又是一笔收入。用句当今时髦的话说,不差钱,今年又换了辆豪车,那宝石黑把小村人的眼睛都照亮了。

  说话间,“铃铃铃……”爸爸的电话响了,是小弟打过来的,他说“十月一”车展预订的车提回家了,这周日开回去让爸爸瞧瞧。

  爸爸拿起一块砖,掂了掂,高高举起,觉得身体一下子轻飘了许多,不觉自编自吟起来:

  东方红,太阳升,小院照得红彤彤!

  黄玉米,红高粱,日子红得像太阳!

小链接
  石玉梅,昵称六月荷花,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根德乡。199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专科学校。1996年至2001年,在朝阳县单家店乡卫生院工作。2001年至2015年,在朝阳县廿家子镇卫生管理办公室工作。2015年至今,在朝阳县廿家子镇政府卫计办工作,为一方百姓的健康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闲暇时间,喜欢文学、唱歌、跳舞、旅游,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