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围兜
文图/时春华(辽宁朝阳)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母亲的围兜是蓝地儿白花的,很素雅地扎在母亲的腰间,让我觉得母亲像极了剧本中的“阿庆嫂”,利落、干练。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母亲都会被找去在厨房帮忙,虽然受累却是个很荣耀的活,连我在孩子群里都显得牛气了很多。
母亲有很多围兜,这个最漂亮的围兜,是用在场面上的,平时在家里用的围兜还有好多,比如:做饭用的旧涤卡布围兜,结实,也不怕柴刮;拌猪食喂猪用的围兜是用我们穿破的旧衣服缝缀的,脏了也不可惜,这个围兜有时候还顶袋子用,装些树叶烂柴的;那个用麻袋片做的围兜不太常用,只有到了冬天编炕席的时候才有用场,扛篾子拿它当垫肩,焖秸秆把它蘸湿就是最好的护具;那个最大的格布围兜用来捡棉花,看起来薄薄的围兜,装满棉朵挂在母亲腰间,棉朵如云,母亲笑脸如花。
母亲是个农民,大半时间都在和庄稼地打交道,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她的围兜几乎是她形影不离的伙伴。春天里,母亲用她的围兜装过种子撒进土地,同时也撒下她满怀的希望;夏日里,母亲用她的围兜装过化肥撒至苗下,撒下她的辛劳;秋天母亲用围兜兜回哪怕是地头的几颗豆荚,收获点点丰腴;冬日,母亲在灶膛前把从柴草里细寻到的豆粒、高粱穗、玉米棒装入围兜,然后一样一样颗粒归仓。母亲的围兜是充实的。
母亲的围兜更是神奇的,给我们从山上包回过甜甜的羊妈妈(学名“兔儿奶”),包回过鲜嫩的红芽苣荬菜,包回过好吃的山蒜头,包回过香香的乌米、酸甜的山枣、甜甜的龙葵,包回过喷香的烤地瓜、烧玉米和烧黄豆......
母亲的围兜会“变身”,变成绳子从山上拖圪针回来扎篱笆;变成筐从山上装柴暖炕;太阳暴晒,母亲拿它当帽子;忽然雨来,母亲拿它当伞当雨衣。打场的时候,包裹在头上,帽子围脖都顶了,折叠起来,还能暂时给毛驴当捂眼。若有孩子睡在场院边,母亲的围兜就是最暖的被子......
母亲的围兜变着万千戏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馨。一场疾病,让母亲几乎是从“阿庆嫂”变成了“祥林嫂”,母亲从利落一下跌到木讷,母亲的围兜自此光荣下岗,因为她再也拿不起灶间的任何家什。
我能看出母亲的焦躁,焦躁的母亲虽不能言语,但她着急的手势我能猜出,母亲是要她的围兜,一个围兜而已,一个围兜足够。有时候,母亲用围兜擦嘴角,有时候用围兜擦鼻涕,有时候父亲收拾完碗筷,她会用围兜去抹桌子,擦炕。父亲戳着母亲的脑门笑言:“你这老家伙咋不知道脏净了呢?”父亲心酸地笑,母亲傻傻地笑。尽管母亲乱用围兜,但我们知道,围兜的用处深刻在母亲心里,我们能看出她在努力锻炼,她从心眼里心疼父亲,想帮他的忙,我们也看到了母亲病情的好转。
母亲现在说话就像初学说话的孩子,听不清,也听不懂,完全靠猜,为了训练她的语言,我们常拿着小侄女认字的图片让她看图认物,母亲的辨认让我们啼笑皆非。前几日回家给母亲买了个吃饭时戴的新围兜,吃饭前,我拿出围兜给母亲戴上,母亲高兴得不得了,我故意问她:“你戴的这玩意叫啥?”母亲憋了好半天,才发出“五都”的回答,我说:“不对,你这是大舌头啊,我们小时候说这样子你都不让吃饭,好好说,慢慢来。”在我们的鼓励和期待中,母亲翕动了半天的嘴终于发出了与“围兜”音相似度达百分之九十的语音,我们喜极而泣。
围兜岁月,见证过母亲年轻时的勤劳、干练,见证过母亲老年时的恹恹病态,但坚强的母亲从未向疾病低头,她的内心里,一定有着曾经围兜岁月的美好,这围兜,在她记忆里深刻、鲜活,要不然不能言语的母亲为什么能憋足劲喊出了“围兜”两个字?
乳汁甜,饭菜香,臂弯里,风雨挡。人间亲情在,围兜岁月长。唯愿母亲康复如初,我期待,更相信。
小链接时春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北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选修音乐,酷爱文学,文风朴实接地气。热爱生活,热衷传播社会正能量。系朝阳市作家协会、辽海散文学会、北票市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网》特约助理编辑,此网站有《时春华好名声展馆》;《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此报刊有专栏《朝花夕拾》。在网络、刊物上发表作品600余篇。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