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多说“过年话”(王劲松)

摘要:马上就过年了,走亲戚、看朋友、同学聚会等活动会多起来,见面说点啥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多说“过年话”

文/王劲松(辽宁朝阳)

  马上就过年了,走亲戚、看朋友、同学聚会等活动会多起来,见面说点啥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八岁那年被大舅“借”他家去过年!

  我大舅妈家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在四岁时不幸夭折。三女儿刚两岁,大舅妈到我家和我父母商量:“今年过年把大外甥借给我们两天。”

  我母亲问:“怎么个借法?”

  大舅妈说:“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就两天。”

  我母亲又问:“借孩子干啥?”

  大舅妈说:“听人家说,借男孩子过年,会带来男孩子的运气,我家就能生儿子。”

  我父母同意了。

  年三十早饭后母亲就嘱咐我说:“到你大舅家过年,必须说‘过年话’。”

  我问:“啥叫‘过年话’?”

  父亲告诉我说:“净说好听的、顺心的、吉祥的……不能说烂七八糟的话。”我还是不懂。父亲便讲了个故事:有个财主过年,安排一个没回家的伙计除夕夜煮饺子。财主问:“挣了没?”本意是问饺子有煮破的吗?

  伙计就往好处说:“东家您放心吧,有我在这儿,一个也挣不了!”东家一听急了,训斥道:“糊涂,咱是买卖人,挣的越多越好!”

  伙计忽然明白了,于是用煮饺子的勺子在锅里乱搅和一通,用笊篱把饺子捞到盆里,端上来……财主一看又急了,骂道:“混蛋,咋把饺子都煮碎啦?”

  伙计争辩道:“您说的挣得越多越好,所以我就都让它们挣啦!”

  我有点犯糊涂了,就问:“到底咋说对呀?”

  母亲说:“你就拣好话说,不好的不说。实在不知道咋说,就憋着,啥也不说。没毛病。”

  好吧。我借到大舅家之后,啥也不敢说,领着小表妹玩……吃饭……放鞭炮……睡觉……吃饭……好不容易“熬”到初一下午赶紧跑回家了……

  结果怎么样?我大舅妈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还是没生儿子……这怪不着我吧,因为那两天我没说好话,也没说不好的话,憋够呛!

  我长大了,看到鲁迅先生给学生讲的故事:一位挺体面的人给儿子过“满月”,不少亲朋好友来贺喜……其中一个看着刚满月的男孩说:“看这孩子长得多丰满,长大肯定做大官。”

  孩子父亲很高兴……

  第二位摸摸小男孩的手,夸奖道:“你看这小宝贝的手多好,长大一定是个大财主!”

  孩子父亲也很高兴……

  第三个人过来说:“刚满月的孩子,不可能看出来长大当大官、成大财主,这话都是假话,我说句真话吧:这孩子和所有人一样,最后也得死。”

  孩子父亲火啦,打了他一个耳光。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先生,您教育我们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可说真话的却挨打,您告诉我,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说才对呢?”

  先生说:“你就这么说‘你看这孩子……啊……啊……啊……’”

小链接
  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