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与朝阳渊源
文图/王劲松(辽宁朝阳)
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前夕,和朋友相约去秦皇岛旅游。秦皇岛是河北省地级城市,所辖北戴河又是全国著名避暑胜地、旅游、疗养佳境。朋友驱车兴高采烈地直奔北戴河景区。
当“北戴河”的名字映入视野时,立刻令我想起毛泽东1954年写的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有几个词解释一下:幽燕,河北的代称;魏武,曹操的谥号,他死后,儿子曹丕当皇帝,灭东汉,建魏国,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挥鞭,曹操率兵北伐,出长城,鞭指辽西郡的柳城。
东临碣石有遗篇:碣石山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秦皇岛孟姜女庙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一批文物,证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登临的碣石山。毛泽东最后两句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还是遒劲的秋风,但已经不是过去任人宰割的旧中华,而是人民当家做主、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啦!
当时曹操登上碣石山,吟诗一首《观沧海》附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们来到山海关前,苍劲的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关”极为耀眼。其中“第”字是草字头,古人把竹字头与草字头通用。“关”字是繁体的异体字。
山海关的峻美和险要自不必说,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却令人沉思。
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北京之后,政治、军事格局发生巨变: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宣告明王朝灭亡。镇守山海关的大将吴三桂面临生死抉择:第一,明朝灭亡,他没有了主子;第二,此前清君皇太极曾多次招降他,但他置之不理,如今再去投靠清人,还能收留他吗?第三,李自成也派人送来招降书信,并带来金银珠宝,吴三桂的舅舅亲自来劝降,最后他父亲写了一封信给他,证明吴家老小都在李自成手里。吴三桂权衡利弊,在举行完对崇祯皇帝的祭祀后,便率领心腹进京,打算投靠李自成。就在他回京途中,遇见吴府管家,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已经被李自成手下“霸占”了,这种“夺妻之恨”使吴三桂怒火中烧,愤恨至极,立即返回山海关,与清军大将多尔衮联系……
多尔衮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略。谋士范文程说:明朝已亡,李自成是汉人的首领,如果争取吴三桂降清,献出要塞山海关,孤立李自成,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且写了文章详细阐明利害关系,请求快速进军山海关。顺治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全权指挥入关军队,具体情况“便宜行事”,于是多尔衮率领14万大军,直扑山海关。
之后,吴三桂与清军联手打败李自成,攻占北京,清朝由沈阳迁都北京。
吴三桂继续率军追击李自成……直至夺回陈圆圆。吴三桂被清朝封为平西王,但并不信任他,终于被康熙皇帝“削藩”时剿杀。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故事的始末。至于吴三桂的是是非非,历来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读者可以各抒己见。
秦皇岛的来历与朝阳历史渊源。我们有幸来秦皇岛一游,应该略知它的一些来历。
秦皇岛之名的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区东山,这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20余米,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今天与陆地连在一起的东山,在200多年前,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屿,直到19世纪末,随着港口的建设,岛屿才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正是“沧海桑田”之巨变。
文献记载,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禹贡》中记载的碣石,属冀州。秦皇岛在商代,属文明昌盛的孤竹国,国都在今卢龙城附近;商灭亡后,孤竹又归属周朝;至公元前664年,历经1100多年的孤竹国被齐国消灭。孤竹是东北古国,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商族开始到明朝1381年前的4000多年,秦皇岛地区一直属于辽西,明朝修建山海关时把秦皇岛与东北分开,但文化上仍然属于东北辽西文化体系。
战国时期,此地属燕国辽西郡。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驻跸于此岛,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有了秦皇岛这个名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皇岛归辽西郡管辖。
汉武帝、魏武帝等20多位帝王都到过秦皇岛。
西汉时的卢龙、昌黎、秦皇岛市区属辽西郡。从东汉到三国魏,再到西晋,秦皇岛都归属幽州辽西郡。三国魏时,在卢龙城北设肥如县治,城东设辽西郡和阳乐县治。东晋十六国时,此地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之辽西郡,郡治在抚宁城西。东魏,仍在卢龙城北设平州、辽西郡治,州郡治为一城。隋统一南北朝,分天下为五十七郡,秦皇岛东半部及青龙为辽西郡的柳城县地,郡县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榆关以东及长城以北属河北道营州柳城县地,其县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榆关(山海关)为守捉城。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起至全国解放,在此地建立了双重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开展民族革命战争。1942年建立了青(龙)抚(宁)临(榆)绥(中)凌(源)联合县办事处抗日民主政权。
自驾车继续前进,当我看见“卢龙”二字,蓦然联想到一个历史事件——曹操征乌桓,进柳城(朝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为了统一北方,亲自率领大军北伐乌桓。乌桓被称为“三郡乌桓”,是鲜卑族统治地区,首都设在柳城。那时正逢雨季,碣石山附近一直大雨滂沱,导致自古以来的驰道泥泞不堪,曹操只得带兵取道徐无山,出卢龙口(喜峰口)往北,走一条毁坏了近两百年的栈道。途径白檀(宽城)、过平泉,历平冈(赤峰宁城),过紫蒙川(老哈河),沿大凌河西支(榆水),直扑乌桓腹地,在喀左县东部白狼山下,一举击败了辽西王乌桓铁骑。经过是这样的:曹操丢弃辎重,率部千里奇袭。由田畴为向导,曹操大军于八月到了白狼山附近,离柳城不到二百里。乌桓首领仓皇集结军队迎战。曹操发现敌军队伍不整,命令张辽、张颌两员大将前后夹击敌军,大将张辽与乌桓单于兼元帅蹋顿交战,大战几十回合,张辽挥刀斩蹋顿于马下,乌桓十几万骑兵立即溃败……
这次战斗,曹操出其不意,以少胜多,最终平定乌桓。曹操进入柳城,安抚百姓……然后撤军,沿白狼水(大凌河)逆行,到白狼山,经广成(建昌县),奔榆关(山海关),登碣石山,写下《观沧海》诗,高奏凯歌回到中原。
我们一行人带着略微疲惫和游览余兴,咀嚼着古城古事的韵味,返回家中……
小链接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编辑 直观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