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青石磨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我的老家是一个四合院,正房并排六间房,三间一户。东西厢房各五间,我们住正房东面三间,西面三间是二大伯家。东厢房是大伯家,西厢房是叔伯二哥家。全院26口人,都很乐观,和睦相处,整天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四合院东面有一盘青石磨,西面有一个碾子。据我祖父说:这石磨已有200多年了。因时间久远,磨盘凸凹部分都几乎磨平了,所以隔几年就要请石匠给凿凿,然后磨就像新的一般,非常好用。据说祖辈们非常看中“风水”学,盖房子和安磨安碾子都是风水先生看的。
这盘青石磨为我们立下了汗马功劳。且不说祖辈的使用,从我记事起,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平时多用来磨米磨面。特别是逢年过节,尽管生活不富裕,每家都要积攒点钱,买些豆子做点豆腐。尤其是孩子们总是盼着过年过节,好能吃上白白嫩嫩的大豆腐。
石磨构造并不复杂,有两个大磨盘,中间有一个枣木轴,据说枣木光滑耐用。顶部磨盘上凿着个圆孔,用来把食物从这里漏下去再磨。底部是一个比较宽大的磨盘,四周雕刻出磨沿,用来挡住食物外流。留一个豁口,下面用水桶接着磨的米面或豆浆。豆腐的制作比较复杂,先把大豆浸泡几个小时,带着水放在磨眼里,水和豆子比例要合适,否则非干即稀。磨好后,再把磨盘里里外外冲刷干净。再用小石头垫起磨盘,让它透风,免滋生细菌之类。磨豆腐或磨面一般都用毛驴去拉,必须给它戴上蒙眼,否则它不走。赶上毛驴干别的活,只能人工抱磨杆推。儿时的我,比较好奇,大人推时我也跟着推,有时也跟在毛驴后面跑来跑去,觉得很有意思。
磨好豆浆后,放在大锅里熬,千万不能让豆浆跑锅,否则就白忙活了。接着用豆腐包过滤,把干的豆腐渣取出,稀的豆浆做豆腐。技术含量最高的活是点豆腐,用卤水点的豆腐最好吃。把卤水均匀地慢慢洒在豆浆里,再轻轻地搅拌豆浆,看看有点成脑了,盖上盖帘,停十分钟,放在长方形模子里,用重一点东西压一压,豆腐就做成了。
这盘青石磨,曾历尽艰辛,久经风雨,但它总是不停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应该像石磨一样经得起风雨,耐得住寒霜,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坎坷弯腰,要无怨无悔地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更要像石磨一样默默奉献,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小链接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