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河·那岸·那桥
文/李娜(辽宁朝阳)
大凌河,发源于辽宁省与河北省接壤地区,全长400余公里,支系纵横交错,主脉横贯辽西,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沿着大凌河畔行走,你会遇见很多桥,它们造型精巧、风格迥异,让人浮想联翩。
从我家至凌凤大桥步行不足10分钟,无数次从它身旁走过,对它早已有了浓厚的感情。这座大桥位于朝阳市东出口,东起于右堤路,西止于左堤路,横跨大凌河东西两岸。据说,此桥的亮化以“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为主题,结合桥体自身结构特点通过灯光来营造一轮红日的概念。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把光彩夺目的琉璃梳,滔滔河水就是那披散千百年的秀发,被梳理得飘逸、灵动。又或者,它就是一个巨大的过滤器,拥有净化万物的功能和吞吐山河的力量!
沿着河西岸行走,有同你一样悠闲漫步的人群,也有播着铿锵的曲子浩浩荡荡的徒步队伍,还有空地上跳广场舞的大妈、抽陀螺的大爷、滑旱冰的少年……当然,你也可以穿过人海去看大凌河荡漾的碧波。近处的,呈菱形,此起彼伏,如绸缎一般光滑而细腻;稍远些,则碎成了一片,明晃晃,很耀眼;再远处,无数晶亮的小白点儿,像下冰雹时激起的水泡,密密麻麻。水面上流动着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桥的倒影。几只小飞虫学着蜻蜓的样子点影而过,妙趣横生。凝神细观,你还会发现,水中央有三两只麻灰的野鸭子,黑不溜秋,若隐若现,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剪刀水痕,渐行渐远。
不觉间,便从一座大桥走到了另一座大桥——麒麟大桥。这座具有欧陆古典风情的悬索桥,亮化以“腾飞”为主题,寓意着朝阳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我想,这桥上的每一条锁链,都能够无限延展,与对岸的麒麟山紧密相连。站在桥上仰望,天空蓝得通透,白云触手可及,风起时,感觉整座城市的过往烟云都汇聚于此。极目远眺,这河流比想象中的更长,不见起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不知其年龄,也不晓其深浅。就像一个人,无法知晓前世,亦不能预测来生。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用生命体验和感知。
来到东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东岸很静,偶见三两垂钓人。垂钓之人也很静,他们默默地守着鱼竿,守着斜阳,也守着他们热爱的一方水土。我悄悄地走向一位老人,心里想着,历经沧桑的人一定内心平和,钓上来的鱼也定是最多的。但当我靠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位老人身边只有鱼饵,没有鱼桶。老人戏称是来喂鱼的,说着还收了线,我分明看见那所谓的“鱼钩”没有鱼,也没有钩。那一刻,突然就心生敬畏,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华灯初上,霓虹灯炫目的色彩在水波间穿梭,光影迷离。原来,最美的风景,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小链接李娜,笔名风凝,蒙古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第九届“朝阳县读书人”。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新青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等70余家报刊。散文《记忆中那一扇柴门》入选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湖北荆门八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安徽六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