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推碾子磨面蒸豆包(韩忠贵)

摘要:您推过碾子,磨过面吗?您会蒸豆包吗?

推碾子磨面蒸豆包

文/韩忠贵(辽宁大连)

  您推过碾子,磨过面吗?您会蒸豆包吗?我敢说绝大数人都会说,吃过豆包,没推过碾子,更没磨过面。是啊,就是出生在农村60岁以下的人也很少有人会推碾子磨面,甚至都不知道碾子是啥样,碾子是干啥的。有的旅游景点,弄了个碾盘,吸引游客,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碾子。您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可得耐住性子,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老家住在东北农村,这里存有由来以久的民俗,那就是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淘米,推碾子磨面蒸豆包。把蒸好的豆包,装在面盆里,放在花墙子上冻透,然后装进窗户外的大缸里,这些豆包全家人一直能吃到来年二三月份呢!

  记得小时候,刚换上棉衣,我就缠着妈妈问,妈,啥时推碾子磨面蒸豆包呀?每每这时妈妈总是放下手中纳的鞋底儿,抚摸着我的头,数儿歌似的“九儿,九儿,你别闹,过了腊八蒸豆包”。于是,我就天天盼着日出日落,盼着腊八快点儿到来。

  腊八,终于来了!妈妈端上热气腾腾,香味儿扑鼻的腊八粥。妈妈做的腊八粥,甜甜糯糯,清香柔滑,吃过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吃过腊八粥,妈妈说:腊八磨面,蒸出的豆包又香又甜又粘(妈妈说的是经验?还是祖传?仰或民俗,无从考证)。九儿,你去占上碾子!占碾子,是村里人的约定俗成。只要把笤帚放在碾盘上,就等于告诉村里人,有人要推碾子压面了。我手抹嘴巴,操起笤帚朝东碾房走去。听大人说,这东碾房是我们韩家大院出资修建的,两间砖石结构高大宽绰的房子,里面设有放箩(筛面的工具)的台子,还有风米用的扇车。

  说来也巧,就在我去占碾子的时候,正赶上在外地念中学的六哥忠林和大侄儿玉田放假回家。于是,六哥喊上七哥忠海,八哥忠江和我,又拽上力气大的族侄玉生和玉显,共同推碾子磨面。哥哥扛着妈妈早就淘好的大黄米进入碾房,开始部署推碾子磨面。六哥把住最前头碾棍掌舵;七哥和八哥负责筛面;玉田负责扫面;玉生、玉显和我各司其职,扶好把手运作起来!只见碾盘上的黄米,煞时碾成了乳白色的细面。于是,七哥八哥交错在碾盘上收面,放到箩里筛面。浩浩荡荡的磨面大军推得碾轱辘直作响。欢声笑语,汗流浃背。

  这时,玉田发挥他的文学功底,开始给我们讲故事:《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抗日英雄赵尚志》、《穆桂英挂帅》、《猪八戒背媳妇》和《猪八戒拱地》。玉田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要说最逗人的还是《猪八戒拱地》,他学着猪八戒“哼哧,哼哧”的拱地声,把我们乐得前仰后合,笑声喧天!“绷住,小心闪腰岔气!”六哥大声警告我们,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大笑。不知不觉中,一口袋大黄米变成细细白白的面粉!爱搞笑的八哥,顺手捏起白面抹在我和玉显的鼻子头和脸蛋儿上,恰似戏台上的花脸儿。又惹来一场嬉笑!

  六哥和七哥把面送回家,我们继续快乐地磨下一家的黄米……

  话说妈妈接过磨好的黄米面,便开始和面。和面也是吃力的技术活。只见妈妈把面捧到大瓦盆中,用烧开温凉了的水搅拌面粉,这大黄米面加水是越搅越黏。妈妈双手像变戏法似的,左揉右揣,有时两手交叉,有时双手辗压,拍拍打打,直到两手不能自拔,叫人帮忙才能把手抽出。然后用手掌蘸温水抹平,盖上妈妈平时用高粱秸秆订的盖帘,再用一床厚厚地新棉被捂严实,推到火炕的炕头上发酵。大约四小时后掀开盖帘,酵面的酸甜扑面而来。妈妈拿些碱面均匀地撒在发酵的面上,又开始揣面。说来也怪,这面一经发酵就不那么锁手了。妈妈揣好面,又盖上盖帘,这是醒面。嫂子把早已烀好的豆馅端了上来。有红润润的豇豆,有赤红赤红的小豆,还有翡翠绿的绿豆。分别盛在三个面盆里。故摸半个钟头,面已醒好,开始包豆包。妈说:我包豇豆的,嫂子包小豆的,九儿,你包绿豆的。我学着嫂子的样子,右手揪块面,左手蘸点水,双手拍成圆饼,用匙把豆馅放到面皮上,并用匙子压实,双手合拢,团弄成圆球,一个豆包即成。三人齐头并进,不一会儿一盖帘豆包就完成了。妈妈说,九儿,你和嫂子继续包着,我去蒸豆包。妈妈把包好的豆包端走,将生豆包摆放在笼屉里,紧拉风匣催大火蒸豆包。

  大约半个钟头后,一股股醇香来袭。妈妈迅速掀开锅盖,一锅金灿灿、油亮亮的黏豆包呈现在我们面前。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让嫂子端过八个盘子,每盘各放上三个不同馅的豆包,放上一匙荤油,撒些红糖。叫我趁热送给韩家大院的婶子和大娘们,让他们尝尝鲜。韩家大院分前院和后院,共计八户人家,我一溜儿小跑,诸家送豆包。婶子、大娘笑脸相迎,都夸妈妈蒸的豆包香甜可口,劲道滑润。我听得美美的。妈妈!婶婶和娘都夸赞您呢!奥,快和你嫂子吃豆包。妈妈把用自家压榨的葵花籽油煎好的豆包放到盘子里,叫我们自己放些荤油,红糖。妈妈煎的豆包堪称一绝:焦黄松脆,香甜可口。我顾不得说话,大口地吃着豆包。吃完,说了一句:这豆包,绝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一晃五六十年过去了。现在,谁也不推碾子磨黄米面蒸豆包了,超市里的豆包琳琅满目,只要想吃,买上几个回家,用微波炉热一下,或是用蒸锅热一下,随时可以品尝到自己喜欢的豆包。可我依旧留恋推碾子磨面听故事的时光,回味妈妈自己蒸的,并用平锅油煎过的大黄米面黏豆包。

小链接
  韩忠贵,网名愚人,原辽宁省朝阳市人事局退休干部。在职期间完成朝阳市人事局(1985—2005)大事记和朝阳市人事局局志20万字编纂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称赞。2010年移大连市高新园区安居。多年来,笔耕不辍。2014年出版个人首卷《心底放歌》;2017年出版精选诗集《心底飞歌》。多篇作品,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抗疫期间有20多篇诗歌发表在《大咏文学艺术群》;有12篇讴歌颂扬祖国的作品发表在《共享天籁》。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