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历史钩沉:大唐名将——营州王思礼(三)(王劲松)

摘要:向朝廷举报安禄山哥哥安思顺参与谋反,安思顺被斩。

历史钩沉:大唐名将——营州王思礼(三)

文/王劲松(辽宁朝阳)

嫉恶如仇

  镇守潼关期间,王思礼向哥舒翰提出三条建议:

  一、向朝廷举报安禄山哥哥安思顺参与谋反,安思顺被斩。

  二、因将相不和,为防止宰相杨国忠暗算哥舒翰,王思礼要亲率30个骑兵劫持杨国忠杀之,哥舒翰没同意。

  三、建议在潼关与长安之间驻扎一支精兵,防备杨国忠偷袭哥舒翰军营。

  鉴于杨国忠和哥舒翰矛盾加剧,互不放心,明争暗斗,身为宰相的杨国忠,鼓噪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关攻打叛军,是想借敌人之手除掉哥舒翰。哥舒翰自知他的20万军队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没有很强大战斗力,反复上疏不可出关。叛军故意“示弱”,散布说“安家军厌战思乡……”唐玄宗强迫哥舒翰出战!

  无奈之下,哥舒翰命令王思礼为前锋,冲出潼关,攻打叛军!唐军倾城而出,结果中了叛军埋伏,四面铁骑冲击官军,箭如飞蝗,火焰冲天,官军大乱,混战中王思礼的战马中箭而死,幸得一名骑兵将战马献给他,才得以逃生。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则被亲信火拔归仁绑到叛军营帐,向安禄山投降了,王思礼杀出一条血路,直奔京都长安报警。

  潼关失守,叛军又乘胜进攻长安,见大势已去的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六月甲午日夜里仓惶逃出长安,狼狈奔蜀。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从潼关杀出,未进长安,西行追到安化郡,向唐玄宗汇报潼关败绩的实况。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指责他们不能守住要塞潼关,欲按军法处斩。王思礼毫无惧色,镇定从容,高声辩解……

  大臣房琯向玄宗奏道,潼关之败,多种因素,主帅责重,王将军力战拼杀,中了埋伏,其情可谅,希望陛下赦免他们,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唐玄宗考虑,此时正值叛军气盛,朝廷也正在用人之时,王思礼是威震西域的一代名将,在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相继被杀之后,大唐可用的平叛将领越来越少,听从房琯意见,当场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收集散卒,速往河西,筹备东讨;处死李承光而释放王思礼和吕崇贲,后来他俩成为宰相房琯麾下的得力大将。

收复两京

  马嵬驿兵变之后,玄宗南下四川,太子李亨北行灵武,到达灵武之后,在众臣劝进下,即皇帝位,史称唐肃宗。

  公元757年,在经历了三次收复长安失败之后,肃宗总结经验,养精蓄锐,决定第四次攻打长安。此时,局势已发生了变化,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联合严庄、李猪儿所杀,太原一战李光弼以少胜多大胜史思明、蔡希德部,河东也被郭子仪夺下,全国平叛局势一片大好。于是肃宗命令王思礼跟随元帅、广平王李豫(肃宗之子)并联合回纥兵一起对长安发起进攻。

  唐朝20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长安以西,李嗣业所部为前军,郭子仪所部为中军,王思礼所部为后军,10万叛军骑兵迎战官军,来势凶猛,唐军慌了手脚,阵营一片惊乱,辎重丢弃一路。面对混乱战局,王思礼、李嗣业等将领一边大呼稳固军心,一边冲向阵前,奋力杀敌。官军将士见二将如此勇猛,纷纷调头杀向叛军,打得叛军四散而逃,长安城外的战斗以官军大胜而结束,斩杀叛军六万多人。

  由于叛军主力消耗过多,大势已去,叛军主将安守忠、李归仁只留一小部叛军守长安城,自己逃回洛阳。王思礼带领军队开始攻城,率先杀入景清宫,在失陷一年三个月后,长安终于收复,他指挥清理乱糟糟的皇宫,井然有序,严禁士兵私拿宫廷钱物!受到皇帝表彰。接着,王思礼又率军跟随郭子仪赶赴陕郡、曲沃、新店作战,连连击败叛军,直至收复东京洛阳。随后,王思礼又率部在绛郡击败叛军,缴获的器械堆积如山,牛马数以万计。由于在收复两京中王思礼战功卓著,朝廷升任他为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邑五百户。不久,王思礼又受封兼任潞州、沁州、泽州等节度使。在任职潞州期间,王思礼积极安抚潞州军民、巩固城防,大量贮备军粮、招兵买马扩充军队,随时做好了继续为平叛建功立业的准备。

(未完待续)

小链接
  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