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大唐名将——营州王思礼(二)
文/王劲松(辽宁朝阳)
慷慨无畏
公元755年12月,由于唐朝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又因朝廷内斗激烈,导致了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初期,叛军气势正盛,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一路攻城夺地,占领了冀州、魏州,并沿魏州南下,因唐朝内地无精兵悍将,叛军很快克邺城、夺陈留,势如破竹。
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带6万新募的唐兵据守洛阳,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东征,命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守卫灵武,命河东节度副使程千里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长史,镇守上党地区,形成了一条保卫长安的防御带。
但是,由于封常清的轻敌,叛军的铁骑凶悍,导致陪都洛阳失守,使这条防御带被迫从洛阳后移到高仙芝镇守的陕郡(今河南三门峡)。
安禄山攻占洛阳之后,得意忘形,在洛阳建立了大燕帝国,自封大燕皇帝,封官加爵,吃喝玩乐。
高仙芝接受封常清建议令军队退守到有天险可守的潼关,本来是正确的选择,却被朝廷派的监军边令诚诬陷,和封常清一起含冤被杀。唐玄宗命哥舒翰接替高仙芝担任兵马元帅,率军20万镇守潼关。
哥舒翰立即奏请朝廷任命王思礼为元帅府马军都将。唐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可见朝廷倚重王思礼镇守西部边陲。但哥舒翰一再请求,只好调王思礼来潼关,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同正员,担任元帅府马军都将,统领骑兵队伍。哥舒翰有严重风湿症,行动困难,每事独与王思礼决之。
王思礼性情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慷慨无畏,甚得军人敬重。有三件事为证: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王思礼随哥舒翰征讨九曲,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途中受阻,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哥舒翰要按违反军纪处置,喝令武士将王思礼推出辕门斩首!到了将要执刑时,哥舒翰爱惜他是一员猛将,又有天气原因,下令赦免了他。王思礼并未说“谢谢不斩之恩”这类感激的话,反而从容不迫地说:“大丈夫顶天立地,何惧一死,要杀便杀,何必推来推去!”诸将都敬服他是慷慨无畏的硬汉。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吐谷浑苏毗王归附唐朝,唐玄宗下诏哥舒翰率众到磨环川迎接他。王思礼一时不慎,坠马摔伤了脚,忍着剧痛,坚持一瘸一拐地前去迎接苏毗王。朝廷钦差宦官李大宜还想让军官们继续往前走,哥舒翰心疼爱将,对李大宜说:“王思礼脚受了重伤,已经瘸到这种程度,还要到哪里去迎接啊?”这年,王思礼加任特进,担任金城郡太守。
潼关城下打伤安庆绪。安禄山称帝之后,有意立小儿子安庆恩为太子,安庆绪惴惴不安。心腹严庄看在眼里,说:“晋王只有多立战功,方可立业,功劳多了,水到渠成。现在可以请求攻打潼关,试探虚实,这是个机会,晋王何不试试?”
“好,我听严兄的。”安庆绪说。
安禄山升殿议事,文武两班站定之后,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都知道横在我军面前的有一道屏障,那就是潼关!唐王朝现在想依靠这道天险来阻止我军的前进步伐,所以高仙芝、封常清率领五万官军抢先驻守潼关,这是老谋深算的高招。只可惜,昏君李隆基老儿,不懂军事,听信谗言,杀了高、封两员大将,留下那位无能的吃喝嫖赌将军李承光把守潼关,简直是儿戏!现在潼关空虚,主将无能,正是我军夺取潼关的最佳时机,拿下潼关,天下大事可定。谁愿意率兵冲进潼关,斩将夺旗,立下首功?”
“儿臣愿往!”应声而答的是安庆绪,他说:“父皇,给我一万人马,率兵去夺取潼关。”
安禄山说:“我给他三万骑兵,进攻潼关。打胜了,也好给我军长长志气,显显我儿子的威风,让他们看看我们安家后继有人!但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
“儿臣记住了。”安庆绪兴致勃勃地杀往潼关。
让安禄山、安庆绪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潼关守军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哥舒翰接受朝廷的任命之后,他是潼关主帅,让朝廷从各地调集附近州郡、边境大量人马,迅速赶赴潼关汇聚,他又急调王思礼来潼关,王思礼知道其事的重要性,昼夜兼程赶往潼关报到。很快在潼关集结了20万大军,哥舒翰安排王思礼管理七万骑兵队伍,这是潼关军队主力,这七万骑兵只有两万是熟练的骑兵,其余属于新兵,只能刚刚会骑马,至于马上功夫,根本谈不上。原来的李承光管理步兵,不是主要角色,心里有不满情绪。王思礼熟悉军旅,及时安排布防,井井有条,积极训练骑兵的骑术、刀术、枪术,单兵打法、团队战法。
天宝十五载六月的一天,人报:安庆绪在关下辱骂,搦战。
哥舒翰说:“紧闭关门,严防死守,不许出战!”
王思礼说:“大帅,探马向我报告说,敌军不多,没有后续。只有安庆绪一人统兵,此人猖狂,并无韬略,我用单挑战他,绝对能胜! 我带两万骑兵,两千弓箭手,出战安庆绪,不胜,愿斩我的头颅献于帐下!”
哥舒翰在思考,他很相信王思礼的能力,战胜安庆绪是没问题的,再就是官军初到潼关,也需要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振奋一下士气,也好打破“叛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心态上给官军扎一针强心剂。于是他说:“思礼将军,你可以下关出战,但是有两条规矩必须遵守:其一,要智取安庆绪,此战必胜;其二,不许恋战,不许追击,见好就收,我在关上随时派将接应你。”
王思礼说:“请大帅放心,末将记住八个字:必胜、不恋战、不追击。”
“好,祝王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哥舒翰组织人马开关,放王思礼出战,哥舒翰分派两支骑兵列队于关门两侧,随时接应王思礼回来,如遇敌军追赶王思礼,接应部队两翼齐出拦截。哥舒翰坐在城头上观战,时刻注意战场变化。
王思礼先站在关上往下看,安庆绪耀武扬威,牛气十足,笑道:“小崽子,送死来啦!”他命令手下一万骑兵,在关内休息,放心待着,中午吃饭、吃肉、睡一觉。
关下安庆绪军队,在外面太阳晒,没吃的,没喝的,攻关,被弩箭射回,大骂,无人应,进退不得。士兵又饥又渴,骂骂咧咧,一肚子情绪。
天过午时,安庆绪人困马乏,饥渴难耐,烦躁不安。有脱下铠甲的,有就地躺倒的,散散漫漫。
王思礼看得清楚,秘密命令他的骑兵,整装待发,悄悄打开关门,一声唿哨,一万骑兵飞下关来。王思礼挺枪上马,直奔安庆绪,双方射住阵脚,兵士不能前进,列队两边,看双方主将厮杀。
两位柳城老乡拼在一处,大战20余合,难分胜负。
王思礼想:我若不胜,恐遭人笑话,不能恋战,要速胜,必须拿下安庆绪。于是他卖个破绽,拨马便走。安庆绪哪里肯放弃?催马紧追,看得真切,王思礼左手握抢,右手取出飞镖,猛回身,同时甩出三支铁镖,上中下一起扎向安庆绪。安庆绪没想到王思礼会来这一手,躲闪不及,右胸和左腿被镖击中。“不好!你王八犊子,竟使暗器伤人!”安庆绪身体俯在鞍马上,逃归本阵。
哥舒翰在城上把大旗一摇,接应的官军杀下潼关。
安庆绪败逃,手下将士一看主将逃回,乱了起来,见官军又杀下关来,哪里还想再战,撤吧!呼啦,逃得精光。
(未完待续)
小链接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编辑 安然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