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历史钩沉:大唐名将——营州王思礼(一)(王劲松)

摘要:王思礼是古代朝阳著名军事人物,被称为“大唐名将”。《旧唐书》《新唐书》都有他的传记,《资治通鉴》亦多处记载。

历史钩沉:大唐名将——营州王思礼(一)

文图/王劲松(辽宁朝阳)

  王思礼是古代朝阳著名军事人物,被称为“大唐名将”。《旧唐书》《新唐书》都有他的传记,《资治通鉴》亦多处记载。

  王思礼(?—761年),高丽族,唐朝营州(今辽宁朝阳)人。他是将门之后,其父乃唐朝中期将领王虔威,以通晓兵法而闻名于世。

  王思礼是平息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战绩显赫,史学家给予高度评价。

  王思礼出身于行伍之家,熟谙军旅,青年从军,先后隶属于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麾下,曾参与攻取石堡城战役。安史之乱发生后,先后跟随哥舒翰镇守潼关,出任关内节度使,参与收复长安、洛阳两大战役,围困相州,担任河东节度使等要职,赐爵霍国公。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任司空,位列三公,相当于宰相,建唐以来身居三公而不在朝堂站班的第一人。他戎马一生,为平定安史之乱、稳固大唐王朝贡献毕生,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病逝,辍朝一日,获赠太尉,谥号“武烈”。

  王思礼事迹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崭露头角

  王思礼深受父亲影响,自幼苦练武功,研读兵法,从军后在名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账下任押衙。由于他深谙兵法,又是名将之后,很快就受到了王忠嗣的重用,从士兵被提拔为将领。公元742年,王思礼在王忠嗣的带领下,参与了北伐作战,在桑干河三次打败奚怒。次年,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使突厥不敢来犯,塞外得到了一时的安定。当初,哥舒翰、王思礼都是王忠嗣麾下的押衙,后来王忠嗣被奸相李林甫排挤,贬官,哥舒翰升任节度使,王思礼为兵马使兼河源军使,开始跟随哥舒翰。

  公元749年,为打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唐玄宗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6.3万人,出兵攻打石堡城。石堡城在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石堡城是当时西域军事要镇,被吐蕃盘踞。石堡城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是吐蕃咽喉要地,势在必守,吐蕃动用了全国之力防守,石堡城里储存了很多粮食、檑石、滚木,充分做好战前准备。不出所料,石堡城之战果然是一场攻坚战,唐军进攻数日,无法攻破,三军将士受到挫败,斗志全无。哥舒翰急了,要斩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杀一儆百。高秀岩、张守瑜向哥舒翰请求以三天为限,攻下石堡城,否则甘愿受死。哥舒翰派王思礼助攻,三位大将合力攻打石堡城,最后,以死伤数万唐军为代价,终于攻占了石堡城,并生擒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人。王思礼因作战英勇,杀敌立功,升任右金吾卫将军,充任关西兵马使,兼任河源军使。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升任云麾将军。

  安史之乱发生后,王思礼在绛郡击败安禄山叛军六千多人,缴获的器械堆积如山,牛马数以万计,为保障唐军后勤辎重做出重要贡献。

  同年四月初四日,王思礼在潞城东面击败史思明部将杨旻。

  由于王思礼屡立战功,朝廷升任他为户部尚书,封爵霍国公,食邑五百户。不久,兼任潞州、沁州等地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独当一面。

(未完待续)

小链接
  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编辑 安然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