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浴血荣光》
文/金一南
第七章 狂飙突进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列宁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大钊就义时还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因何牺牲
红十军团编成后首战谭家桥之所以很快失败,军团长刘畴西的责任是很大的。
红十军团编成以后准备打敌人一个伏击。
那么打谁?
补充第一旅。
当时的考虑是,其他敌军距离尚远,唯尾随之敌补充第一旅显得孤立突出。敌人共三个团,装备比较好。红十军团是三个师,兵力和敌人差不多,但地形却十分有利。乌泥关至谭家桥两侧皆是山地及森林,地形险要,利于隐蔽埋伏。当时,红军的弹药等物资极其缺乏,消灭补充第一旅,不但能获得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且能打掉追敌的气焰。
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在这里打一仗,大家都无异议。
应该说这是一场立意积极的战斗,但作战对象的选择却不是太好。我们从“补充第一旅”这个名字来看,好像是敌人不太正规的部队,杂牌部队。
其实不是。
补充第一旅1933年冬由保定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旅长王耀武,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是蒋军中一员悍将。该旅装备好,干部多是军校毕业生,训练有素:士兵以北方人为多,战斗力相当强。
这是一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完全不似“补充”两字给人以二流部队的感觉。
红十军团三个师打补充第一旅三个团,实际上兵力是相差不多的。敌人的补充第一旅兵力也有将近7000人。红十军团总共1万人,当然兵力的优势还是有一些。
那么为什么还败了?
刘畴西没有把王耀武放在眼里。
刘畴西黄埔一期毕业,又去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这一切使他充满了一种不可抑制的自信。担任红十军团军团长兼二十师师长后,立刻打一仗扭转局面是他的迫切要求。
但他小看了当年曾经卖过饼干的对手。
刘畴西不知道,当年他随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参加堵截的就有第一军补充团的少校营长王耀武。刘畴西担任红二十一军军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时,率部坚守战略要地宜黄24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称为“奇迹”的,也是王耀武。带兵与作战,是王耀武两大特长。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军,即后来整编第七十四师,就是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刘畴西对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基本情况掌握不清楚,相反,王耀武对刘畴西的红十军团却一点儿不糊涂。他对手下的三个团长说:“共军第十军团政治委员会的主席是方志敏,军团长是刘畴西,副军团长是寻准洲。该军团辖三个师:十九师师长由寻淮洲兼,二十师师长王如痴,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军团长和师长的意志很坚强,作战经验丰富,尤以寻淮洲的作战指挥能力为最强。”王耀武只讲错了两处:方志敏任主席的是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不是“政治委员会”,二十师师长由刘畴西兼,不是王如痴。对黄埔学长刘畴西,王耀武的评价不是太高,相反却对没有进过军校、红军中土生土长的将领寻准洲做出很高评价。
如果说以上是导致红十军团失利的原因之一,那也不致命,关键还有第二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部队的使用。当时,红十军团这三个师,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以寻淮洲原红七军团改编的十九师战斗力最强。但是在分配作战任务中,刘畴西把担任伏击的主要作战任务,分配给他指挥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这两个师组建才一年多,缺乏野战经验,可这是他自己原来的红十军的部队。
这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担任伏击主攻任务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因为缺乏野战经验,在伏击地域过分紧张,提前开火,结果在敌人还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地域时就被察觉了,敌人立即开始抢占路边的高地,整个伏击战斗被迫提前。最后这个伏击战基本上打成了一场遭遇战。
如果待敌团指挥部进入伏击范围,首先打掉敌团指挥机关,那么整个战局就会大不一样了。
王耀武、周志道等人,事后想起来惊出一身冷汗就是基于此种设想。野战经验不足,特别是打硬仗经验和思想准备皆不足的二十师、二十一师连续向敌前卫团发起猛冲,企图一举将敌人压垮。攻势很猛,几次展开肉搏,敌前卫团团长周志道也被打伤。但两个师动作不一致,连冲四次也攻不下来。未放在主攻位置的十九师在山峡里一时又出不来,局势很快由伏击的主动变成被敌反击的被动。王耀武一面命令部队不许后退,一面调加强营和第三团的三营增加到第二团的正面作战,同时令第三团团长李天霞率该团主力向红十军团的左侧翼猛烈反击,令第一团团长刘保定立派一部占领乌泥关,并坚决守住。
此时,乌泥关制高点的争夺战成为胜败的关键。
寻淮洲带领十九师冲出山峡,领头奋勇冲锋,与敌血拼。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本来曾经是寻淮洲指挥的十九师的手下败将,但敌已占据主动,一切都为时已晚。
王耀武后来回忆这场战斗说:“红军三次冲锋虽都受到挫折,但斗志仍盛,其打败补充第一旅的决心并未动摇,又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锋。这次红军出动了七八百人,分三路冲过来,一路针对加强营,两路对着第二团中伤亡较重的第一、第二两个营。大有一鼓作气击溃补充第一旅之势,情况紧张,危急。”
王耀武亲自到第一线督战,令各部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的火力,向冲过来的红军猛烈射击,战斗极为激烈。他回忆说:“据第二团团长周志道报称,在敌人第四次冲锋中,发现红军有十几个人冒着炮火的危险去抢救一个人,抬着向后方走去,看样子,被抬走的这个人可能是敌人的高级军官。”
被抢救下来的,就是在猛烈冲击中身负重伤的寻准洲。
寻淮洲在此前五次负伤,谭家桥这次伏击成为最后一次。因为伤势过重,在转移的路上牺牲。
方志敏后来在囚室中写《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样评价寻准洲:“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时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6000余支,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24岁。”
一颗优秀将星,陨落在谭家桥战场。
前不久,我的一个战友把《苦难辉煌》这本书给他的父亲看了。他父亲就是当年寻淮洲的部下,现在已经99岁了。他父亲眼睛看书已经不行了。我的战友给他念《苦难辉煌》中描写寻准洲的这一段时,老人想起当年自己的这位杰出的指挥员老泪纵横。
寻淮洲是红军中一位非常得力、非常优秀的指挥员。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