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魂兮归来》032(金一南)

摘要:有人说岁月能抚平一切,包括苦难,包括伤痕。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魂兮归来》

文/金一南

附录二

岁月的皱纹与历史的刀痕

国防大学 金一南

  有人说岁月能抚平一切,包括苦难,包括伤痕。

  当工地的脚手架最终取代刑场的刑架,当建筑的喧嚣最终取代战场的喧嚣,岁月真的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这种神奇的疗效吗?

  “在我年轻的时候,脸上这些刀痕是很吓人的”,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秀英对采访者说。当年她不甘受辱与日本兵殊死博斗,被刺37刀,鼻子、嘴边、眼角、脸颊无处不是刀伤,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现在58年过去了,皱纹已经掩盖了刀痕。”说着这一切的时候,77岁的李秀英已经很平静。对面静静听的采访者,是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

  张纯如用英文记录下采访的一切。她从小在美国长大,虽然能用中文交流,但用中文阅读和书写已经很困难了。

  1997年,29岁的张纯如出版了这本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这是从未经历灾难的新一代人,对那场浩劫的认识与思索——而且是更深刻的认识与思索。不说这本书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说这本书让世界上多少人第一次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它引人思索那些更加久远的命题:关于历史与现实,关于记忆与忘却,关于岁月的皱纹和历史的刀痕。

  都知道不应该忘却。现实却迫使人忘却。遗迹在消失。老人在逝去。新诱惑、新追求、新概念、新梦想、新人类、新新人类……在层出不穷地产生。现代都市的青年,大脑几乎变成一两周就要格式化一次的硬盘,还有多少空间存放那些历史的老照片呢?

  这就是以张纯如心路历程为主线的大型舞剧《南京1937》给我带来的震撼。

  我不太喜欢看舞剧,也看不懂很多舞剧。但我一下子就看懂了这部舞剧。那一刻,我像个内行一样沉浸其中,心领神悟了几乎所有的舞蹈语言和造型语汇,并且被深深震撼。张纯如是年轻人,《南京1937》的编剧、策划、作曲、造型、舞美……比张纯如更加年轻。就是这些年轻人用这部舞剧,让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人们获得片刻停顿,回头反顾我们平时很难有时间反顾的那段历史。当舞台大幕拉开的那一刻,时间中断了,肉体静止了,思维却激越地飞腾和碰撞:思索我们最巨大的灾难,最刻骨铭心的伤痛,以及必须从灾难和伤痛中获得的思想和力量。

  对一个民族来说,从灾难中获得的力量,是支撑民族思想大厦的栋梁。

  我去过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哭墙”。那是一段几十米长的残破墙段,两千年前被罗马人毁掉的以色列圣殿的遗迹,今天以色列人的圣地。没有人准备把它恢复原貌,只是在说明的图片中,你可以领略它昔日的辉煌。一批又一批以色列人来到这里,尤其是那么多半点皱纹也没有,面孔嫩得像五月鲜花一样的年轻人,他们虔诚地站在这段象征他们祖先遭受巨大苦难的“哭墙”面前,把头轻轻地抵在被两千年岁月风霜磨砺得粗糙不平的墙面上,许久许久,默默地祈祷。那一刻作为旁观者的我,突然觉得这些向“哭墙”倾诉心声的以色列年轻人,一定也从这段残破墙面的石缝之中,倾听到从历史中传来的遥远回声。

  这就是他们的圣地。他们在他们的圣地,进行他们的心灵洗礼。我当时想:这些年轻人也会老去,岁月的皱纹也会悄悄布满他们鲜花一样的容颜。但当他们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到这里一次又一次经历心灵洗礼的时候,谁还能毁灭这样的民族?谁还能遏制这样的民族的强大生机?

  《南京1937》不过是一出舞剧。但这出舞剧的真正了不起之处,就是她也使我们获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些年轻的主创人员,对我们民族的伤痛和灾难理解得那样深刻和透彻,不得不令人万分感慨:我们这个民族并非那样容易忘却;历史并非仅仅属于年长人;一代人真的是强于一代人。舞剧总编导、28岁的佟睿睿说:“排这出舞剧不为我们自己,不为中国歌剧舞剧院,为全体中国人。”就凭这一信念,这群年轻人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发挥出了多么大的创造潜能,从而使他们的节目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穿透力。这哪里是一出舞剧,完全是台上、台下、幕前、幕后、演员、观众共同的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精神洗礼。

  岁月的皱纹可以掩盖历史的刀痕。1918年出生的李秀英老人,2004年12月在南京病逝。先于李秀英老人一个月,1968年出生的张纯如在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自杀。完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之后,忧郁症成为她长期的精神困扰。她们二人年岁相差整整半个世纪,居住在世界上不同的半球,却几乎在同一时间去向了同一归宿。

  再过多少年,当南京大屠杀的场所被一栋又一栋现代化建筑淹没的时候,当只有在圣塔克拉拉那个叫作“Gate of Haven”的公墓里才能找到张纯如的小小墓碑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灾难深重的过去,永远不会忘记力图使我们永远记住灾难深重过去的人们。

  历史应该永远记住这个日子:200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万人肃立,寂然无声,唯有60响礼炮一声接一声地轰鸣,震撼着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的人们以及电视机前亿万观众的内心。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隆重地表达对胜利的纪念,对先烈的崇敬,对苦难的追思。听得见这轰鸣炮声的,和已经听不见这轰鸣炮声的,共同分享作为中国人的尊严。

  在奔腾不息的光阴长河中,我相信这些命题还将长久萦绕着我们:关于历史与现实,关于记忆与忘却,关于岁月的皱纹和历史的刀痕。我又相信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每一个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新鲜活力的人,都在使我们的声音穿越苍穹,让世界听到中国人民的心声。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金一南展馆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