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做人要学会“放”(王铁兰)

摘要:让我们都学会“放”,笑着面对美好生活吧!

做人要学会“放”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有一种平静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可见“放”字至关重要。

  有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放不下,尤其是有些老年人,对什么都放不下,对子女在外工作放不下,对孙辈放不下,担心他们磕磕碰碰。对自己的人生下半场放不下,担心儿女不孝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中年人一些事情也放不下,待遇、进级、升职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该放下就放下。因为“放”作为一种生命状态,它是彷徨之后的执著;是沮丧之后的释然;是化繁为简之后的睿智。

  人生路上,有历尽沧桑的时候,也会有风平浪静的日子。但是,总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太多太多的放不下。于是,人生路上走得相当沉重,活得十分疲惫,生活中为什么不学会“放”呢?放下世俗的偏见,抛开内心的烦恼,就会发现放下之后的坦然。现实生活中,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权,直求得心力交瘁。既然生命不能承载太多的负重,就必须学会放下。

  要想有所得,就得有所舍。这话充满哲理。懂得舍弃,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则更令人赞叹。”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放”虽遗憾,但却睿智。禅师说得好:“如何向上,只有放下。”可见“放”真的很重要。

  有一则故事,很有哲理。一个人在路上遇到弘一法师,想诉说自己的不幸。弘一法师二话不说,让他拎起身边的水桶。他照办,便向法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十分钟后,这人坚持不住了,放下水桶,愤怒地说:为什么让我拎着水桶说话?大师不语,还让他继续拎。五分钟过后,此人不堪重负,扔下水桶埋怨大师。大师说:你不愿拎大水桶跟我说话,那你为什么背那么多烦恼跟我说话?此人恍然大悟,从此放下烦恼,笑对人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放”是一种生存之态,是一种人性之美。不放下身上沉重的包袱,又怎能欣赏身边的花香鸟语?不放下心中的负担,又怎能体会大千世界的美好?只有学会“放”,才能活得潇洒,才能心旷神怡。

  让我们都学会“放”,笑着面对美好生活吧!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