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味道
文/林志霞(辽宁朝阳)
端午时节,粽香飘溢而来。
每每端午,闻到粽香的同时,会立刻想到那煮粽子锅里的鸡蛋。于是,儿时的记忆如潮奔涌。端午节的前几天,心里梦里开始盼望端午那种特有的味道。直到看到奶奶将大黄米一遍遍地淘洗干净,放到盛满清水的大盆里,不多时日,淡淡的米香就会散发出来,心里终归有了盼头。金黄色的大黄米在清水里静静守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奶奶开始把泡好的粽子叶、马蔺清洗干净,在灶台旁摆好桌子,准备包粽子。此时,米香、粽叶香、马蔺香,混合而成的香味,充盈着味觉,引出许多口水来。奶奶开始娴熟地将三五片粽子叶,叠放一起,双手合拢一卷,形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向“漏斗”里放大黄米,包好后,用马蔺叶结结实实地捆好。于是,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在奶奶手里完成。看着奶奶包粽子,有时候捣乱似的也去包,终以散落一桌子黄米而告终。奶奶将包好的粽子在这个晚上下锅,锅里陪伴粽子的还有鸡蛋。那年月,所煮的鸡蛋是有数的。粽子连同鸡蛋是端午节的早餐。
于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梦里满满的都是粽子和鸡蛋。打断我美梦的是奶奶。奶奶悄悄地摸着我的头,对我耳语:“快起床,挑鸡蛋。”我努力睁开睡眼,愣怔了几秒钟后,一骨碌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大锅旁,奶奶掀开了锅盖,煮熟了的粽子伴着鸡蛋的浓浓香味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身心,我贪婪地闻着香甜的味道,看着锅里煮熟的黑绿色的粽子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亲亲密密地,仿佛在聊天。再细看,那些粽子的间隙里,露出一些鸡蛋,如同田地里劳作的姑娘,经太阳照射,脸蛋变得黑红,泛着红光。粽子同锅里的鸡蛋,圆圆则若隐若现,棱角则有凸有显。合作得融洽,搭配得适当,定格于记忆中。那是一个家里,端午节时散发的味道。
儿时挑选鸡蛋的时候总有一些小激动。因为个子比较小,就爬上锅台,跪在上面去挑。当时家里规定,每人五个。要在粽子锅里那么多鸡蛋当中精选出五个比较大的来,并非易事。小心地翻动开那些有棱有角的粽子,寻找藏在下面的鸡蛋,再比较鸡蛋的大小,大的有些扁,小的有点圆,掂量来掂量去,好不容易才精挑细选出几个比较大的鸡蛋,一不小心,刚挑选出来的鸡蛋却滚到了灶坑里。当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挑选出五个较大的鸡蛋时,发现了身后站着的三姐。于是,像做了一件错事似的,喃喃道,我没多拿,就是五个。她沉默不语,只是露出了有点儿诡异的笑。我真的不知这笑里的意思是什么,悻悻地用衣服把挑好的鸡蛋兜着跑到里屋时,看到姐姐们也都纷纷起床去领取自己的鸡蛋。后来,从姐姐们的悄悄话里得知,原来我挑选的鸡蛋都被三姐换走了。我细细比较一下,的确她的鸡蛋要比我的大,尤其有一个,又大又黑的,就是我曾掉到灶坑里的那个鸡蛋。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她的手中。为此,我委屈地哭了,姐姐却笑得前仰后合。是奶奶拿着自己分到的鸡蛋多给我一个,才满足当时的贪欲。
分鸡蛋的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觉得受骗了似的。可是,又觉得这种受骗是建立在自己要骗人的前提下。再长大一些时,终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懂得了许多道理。礼让,是一个人的美德,更是一个家庭的美德,当然也是社会的美德。后来再遇端午节,我主动将大的鸡蛋让给父母和奶奶,自己则挑选一些小的、煮坏了的鸡蛋,姐姐们也都纷纷礼让,再无因此产生矛盾。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你若不争,无人能与你争”。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蛋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如果喜欢,随时都可以闻到、品到粽子鸡蛋的味道。
而今,奶奶和母亲早已作古,我们姐妹忙于生计,都各奔东西。大家在一起吃粽子和鸡蛋,也成了一种奢望。至于当年需要过节才能分到的鸡蛋,现已成为家常菜。然而,每每看到市面上大盆里那些粽子和鸡蛋,不由自主地涌上一种无以言状的情感。走近它们,拿起一个闻闻,却感觉少了一些当年的味道。正如鲁迅在《社戏》一文中提到看社戏时候吃的罗汉豆,后来,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样。
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端午节的粽子和鸡蛋,在内心中总是如影随形。据说,粽子代表着缅怀和纪念,鸡蛋代表着团圆和喜庆。在一个家里,煮熟的粽子和鸡蛋相依相伴,是端午节的味道,也是浓浓的亲情味道,永远散发着特别的香味,飘散在整个人生……
小链接林志霞,现工作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教育局。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迄今,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今日朝阳网,数篇作品在《朝阳日报》等报刊发表。钟爱文学,喜欢畅游于“诗词”之海,欣赏品味,受益匪浅;喜欢倘佯在文学天地,观光赏美,博采众长……愿在这充满诗意的人生里,激扬文字,飞花逐梦!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