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欢天喜地过大年(王铁兰)

摘要:2020年火红的一页,搭乘着时代的列车,悄悄地敲响了新年的门扉。

欢天喜地过大年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2019年最后的一张日历,就像忠实地站完最后一班岗的哨兵一样,卸职而去。2020年火红的一页,搭乘着时代的列车,悄悄地敲响了新年的门扉。

  如果说,日历是艘航船,载着我们走过春之和煦,夏之热枕,秋之成熟,冬之纯洁,如今又要陪伴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划桨摇橹,奋力前进;如果说日历是张光盘,记录下我们播种的希望,耕耘的足迹,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泪水,如今又要记录下更加动人的画面,定能染上更加热烈的色彩。

  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过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妈妈很勤劳,心灵手巧,她把姐姐穿剩下的衣服,给我改成一套新衣服,穿上真合适。妈妈说:“这叫大改小,还挺好。”我舍不得穿,小心翼翼包好,必须得除夕之夜,吃完饺子再穿。吃的方面也算可以,过年每人二斤面粉,除了孩生日娘满月随礼送面粉外,也能吃上饺子。日子虽不宽绰,但人们也很知足,尤其是童年的我们好想好想过年。

  自己成家后由于工作忙,孩子小,过年总是马马虎虎,轻描淡写。如今子女们长大了,过年真的是像模像样。儿子厨艺好,什么都会做,做得很好吃,刚过腊月十五,就开始准备。儿子、媳妇去市场买了八百元钱的肉食。五花三层做烧肉,预备做火锅用,买一些瘦肉炸丸子装火锅。儿子做的烧肉很成功,红得很,夹一块透着亮光,很有食欲。还买了肥肠、小肠、猪肚、猪尾巴、猪脸,几乎买全了。又买了牛羊肉,准备做饺子馅。

  接下来该我大显身手了,蒸豆包是我的拿手好戏。过去都蒸黄米面的,现在人们口味越来越高,都愿意吃江米面的。买上二十斤江米面,兑上四斤大米面,用翻花的白开水和面,干干的,再煮上红小豆,揉碎了,等面发了之后,全家人一起包,有说有笑,热闹非凡。

  儿媳妇很能干,天天大搞卫生,擦壁橱、书橱、茶几,洗衣服,不光洗自己的,我们老两口的床单、被单、枕套等,也都洗得干干净净,140多平方米的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完事又忙着贴对联、贴挂钱儿,准备过年的气氛很浓。邻居们看在眼里,纷纷投来赞扬、羡慕的目光。

  每年都是这样。尽管累,但他们无怨无悔。用他们的话来说,两位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年轻时没享什么福,到晚年一定让他们过得好,享受好生活。不仅吃的准备丰盛,还领着我们买时尚衣服,从头到脚焕然一新。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除夕之夜饺子煮好了,不让大家动筷,先让我们二老坐下,儿子、媳妇双双跪下磕头,然后给我们二老压岁钱。接着孩子们给我们二老躬身敬礼,问候新年。人家都是爷爷奶奶给晩辈压岁钱,我们家儿子、媳妇规定给老人压岁钱,“新政策”让人感动。这些看似有些繁文缛节,其实,这是他们的一片孝心。

  女儿女婿工作忙,没工夫领我们出去买衣服,便早早把钱拿过来,不要都不行,总是说,你们忙碌一辈了,到晩年该享受好生活了。

  这个年,准备得充足,儿女们尽管受累,但他们心甘情愿付出,从不计较什么。我们很知足,很欣慰,很快乐。八口之家过大年,欢欣鼓舞,其乐融融!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