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医治愚昧的良药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我怦然心动,至今不能忘怀。以色列一位年轻的母亲,将蜂蜜滴在书页上,让自己幼小的该子,品味书的甘怡,这位母亲懂得从小就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以色列这个多难的民族,至今仍以平均每人一周一本书的阅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有那么高的读书量,足以令我们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智能手机的问世,纸质书受到了冷落。因为手机内容太全面了,随手可浏览,又简捷又方便。虽说这“快餐”好,但笔者认为,这样读书大量的“营养”会流失。读纸质书我们可以细嚼慢咽,逐渐吸收,因此笔者更偏爱纸质书。我从小家贫,靠借书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惴惴焉”担心书主讨还,必认真读、快速看。过去总说贫困挨打,我认为知识贫乏同样挨打,所以说全民读书势在必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个道理人所共知。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多学习,多传承。打开文学古籍,真是琳琅满目。读书让人陶醉,读书能促进文化交流,可以一次次同伟大灵魂碰撞,同哲人交谈。
笔者对书情有独钟,尤其纸质书。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那是我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无论是春暖秋凉,喜悦悲愤,只要捧起一本心仪的书,就会忘记一切烦恼。从那些泛黄的纸页里,我品味到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大作家余秋雨在《藏书》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人在旅途,孰能无忧。只要静下心来读读书,就能得到安慰。
古往今来,富贵寒门,都可能有过迷茫。司马迁受宫刑入狱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海伦用坚强与苦难斗争,成为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读书带人走出迷茫,是读书让人感受到阳光与希望。读书不仅让人丰富知识,还能让人转变观念。开卷有益,让人体会到“天行健,地势坤”的道理;体会到“夸父逐日”的执著精神;体会到“精卫填海”的坚忍不拔气概。古人有云:“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读书医愚,并给人美的享受,情的筋骨,力的勃发。
读书犹药,能医愚。能让人清醒,让子孙长见识,更能教会做人的道理——“寒不改绿叶,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读书又能提高人的境界,改变人的恶习,还能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目的。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读书是国民的必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如品茗,如弹琴,如下棋,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感悟。只要你轻轻掀开书页,跃入眼帘的是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幸福的美好,大饱了眼福,芬芳了生命。
天地广袤,岁月悠悠,人在旅途,开卷有益。淘尽的是英雄,结晶的是智慧。多读书吧,书能医愚,书能改变命运。
小链接
[助编 明月 责编 熙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