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
文/时春华(辽宁朝阳)
最近,有男人在网上调侃说:大年初二是已婚男人最牛的日子——领着老婆去退货,老丈人好吃好喝伺候好了,就领回来,伺候不好就退货。也有女人调侃说:大年初二是已婚女人最幸福的日子——曾经只身一人赴战场,而今日,领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回到根据地,彰显一个成功者的自豪与骄傲!调侃归调侃,这大年初二可是一个隆重的日子,也是一个欢聚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老传统里把这一天叫做“迎婿日”。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平时闺女回娘家探望都不空手,这新正大月的,丰厚的拜年礼物是必不可少的。初二回娘家这礼品的数量是有讲究的,不论买多少样东西,每样都必须是双数,双数代表完美,单数则不吉利。给老人买的礼品要有酒,意思是长长久久;要有挂面,代表着长寿;再有就是点心,意思是开开心心过日子;各种糖也是必有的,意味着日子甜甜蜜蜜;还要准备几个红包,给家里的孩子们压压岁。
姑爷可是老丈人家的上等客,尤其是这正月里回来,招待的饭菜可是丰盛着呢,四六八碟,早就备齐了。招待姑爷的菜,也是有讲究的,要有鱼,意思是生活富贵有余;要有肉,肥瘦都带的那种,意思是生活富得流油;有白菜或生菜,意思是招来百财或生财;要有芹菜,意味着勤劳刻苦。老言古语,“丈母娘疼女婿,一顿一个大母鸡”,这鸡肉是正月待客必不可少的菜,意味着吉祥如意,再配上其它的菜,丰丰盛盛一大桌。佐料,葱蒜必不可少,葱代表聪明,蒜意思是能写会算。
初二一大早,姑娘、姑爷便收拾得漂漂亮亮,穿得整整齐齐,大包小裹带着礼物高高兴兴回家拜年。娘家老爹老妈早就烧好了热炕头,摆好了瓜子花生糖块的,时不时侧着身子顺着玻璃窗向往张望,家里的小孩子们一遍遍跑出去探听、查看,得了孩子们的信儿,或是门外有了动静,就会赶紧跑出去热情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接过礼物嗔怪地说着客气话,小红包早就塞到了小外甥、外甥女的手里。孩子们不生分,一会就满院子玩去了。兄弟姐妹在一起唠家常、讲故事,回娘家的闺女故意把显示人缘儿的机会让给丈夫,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每人一包糖、一个红包,条件好的再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其它礼物。饭点一到,大家齐上手,分工合作,一会功夫饭菜就好,推杯换盏,好不快乐。
初二回娘家,如今带的礼物和招待的饭菜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礼物,人们很注重实惠、实用;饭菜,人们注重简单,合口味,更多的时间是在一起唠唠、玩玩。以往初二回娘家,姑娘一家必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婆家,说是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穷娘家。现在人们移风易俗,已经不在乎这个讲究了。串串门、住住家,浓浓的亲情就像彻夜不灭的灯火,温暖着一家人。

[编辑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