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龙头
文/时春华(辽宁北票)
在民间,人们把二月二称作“春龙节”,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龙本来是传说中塑造的美好形象,所以这“春龙节”的来历自是有美丽的传说相伴了。
传说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春龙节”最热闹、最拥挤、最火爆的地方,莫过于理发店了。那里在二月二当天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排队等候剪龙头的摩肩接踵。因为民间有“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因这个忌讳,人们便都不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恰好刚出了正月,也是为了讨得“二月二,剪龙头”的吉利,讨得鸿运当头、福星高照的彩头,所以在这一天,不论大人孩子,当然更多的是男性,都要去“剪龙头”。老年人、中年人“剪龙头”相当简单,就是推个普通的平头,有的干脆推成光头,前途光明,一切从头开始;年轻人剪这个龙头,可就五花八门了。有的烫成爆炸型,用定型胶定成根根立,美其名曰“龙飞凤舞”;有的推了两鬓,只在头顶中间留一道跟马鬃差不多的造型,美其名曰“独树一帜”;有的先剪后推,剪成时下德云社流行的“小岳岳”那种小可爱头型;小孩子的头型更有趣,有扣盖的,有留老毛的,有剪字的,有的孩子被大人抓猪似的抓来,哭得鼻涕横流,急得大人一身汗,剪头师傅也一身汗。各种头型尽显特色,不论哪种头型,归根结底,就是减掉繁坠,减掉负担,减掉陈杂,减掉冬的寒冷与厚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清丽温暖的春天。
小链接

[编辑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