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福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让人怦然心动:“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房大房小,能住就好;名不名牌,有穿就好,家贫家富,和谐就好;不是钱多,什么都好;许多事情,知足就好。”知足常乐,知足就是福。
可时下有一些老年人,闲着没事,坐在一起,比房子大小、比儿女孝心、比工资、比穿戴。比来比去,比得牢骚满腹,比得心情不愉快。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比。“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过三顿;纵有大厦千座,每晚只占一间。”
人到老年,千万别被欲望左右,迷失方向,别被物质打败,做生活的奴隶。给心灵腾出一方空间,让那些够得着的幸福安全抵达。攥在自己手里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有人说:“人要善比,要德比于上,物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物比于下便知足。”这样才能比出快乐,比出幸福。反之,比物不比德,比上不比下,就会比出不满,比出烦恼,只有知足才能爬出烦恼的漩涡;只有知足,才能走出梦幻的沼泽,才能踏实做事,活得幸福快乐。
郑逸梅说得好:“不与富比,我不穷;不与贵比,我不贱。自感不穷不贱,知足常乐,身心就健康。”特别是老年人,什么事都应看得开。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则幸福常在;成而不骄,败不气馁,则快乐常存。要求得不要太高,有些事更不要叫真。“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就是福。
圣人的幸福观很好:“圣人非不为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这个观点既朴素又大方。幸福最好的解释,祈愿不要让我穷得一粒米也没有,祈愿不要让我富得连熊掌都吃腻了。
人生很少坦途,得失总是无序。无须用一时之得而窃喜,无须因一事之失而剧痛。快乐需要寻找,幸福需要打造。你给生活一个拥抱,生活会还给你一个微笑。人情有冷暖,生活有高低。记住哲人的话,你永远知足,永远快乐,“房子不宽,够住就行;票子不多,够花就行;一日三餐,能饱就行。”有吃有住,有花有用,懂得知足就幸福。
赵朴初的《宽心谣》说得十分到位。“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和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安,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勤劳多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人生就是如此,生,乃天地之偶然;老,乃人生之自然;病,乃生命之使然;死,乃人生之必然。既然这般,又何必想不开呢?遇事潇洒一点,看事糊涂一点,做人低调一点,做事高调一点。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则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则利已之根基。
写给自己五句话:“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再冷也要热情。”这五句话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人情有冷暖,生活有高低。知足便是福。福从心至,乐从情来。让我们老年人,在人生的下半场,懂福、知福、惜福、造福吧!

[助编 明月 责编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