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后燕北燕史
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的渊源(二)
文图/周亚利 编辑/安然
二、东胡的分化
西汉初,东胡强盛,闻听匈奴冒顿单于①杀父自立,于是遣使至匈奴,向冒顿索取头曼生前所有的千里马。冒顿召开氏族部落首长会议,商讨是否答应东胡的要求。各氏族部落首长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予。而冒顿却认为,“奈何与人邻国而爱惜一马乎”②,于是将千里马送予东胡王。东胡王以为冒顿惧怕他,不久又遣使向冒顿索要单于的阏氏③,冒顿又召开会议商讨,各氏族部落首长都很生气,请求出兵攻打东胡,而冒顿仍以为“奈何与人邻国而爱惜一女子乎”④,竟把所爱的阏氏送去。东胡王因此愈益骄傲起来。本来在匈奴与东胡之间,有一块约千余里的地方作为两族的缓冲地带,这个地带,称之为“弃地”,匈奴与东胡双方平时都不到那里去,而是彼此各在那弃地的边界外驻牧。这时东胡王竟越过“瓯脱”⑤,向西侵入弃地,并遣使向冒顿说:“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⑥冒顿再次召开会议,有的氏族部落首长认为:此块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可是这次冒顿大怒说:地是国家之本,怎么能给他们呢!因把主张给予的人通通斩首,然后号令全国兵马立即出动,进攻东胡。东胡王因前此轻视冒顿,没有戒备,及匈奴兵至而大败,部族被击散,人民、牲畜及财产被掳掠,东胡遂灭。
①单于,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由匈奴最早采用,这一称呼从战国末年一直延续到五胡十六国时期。
②《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③阏氏,音烟支,匈奴语为“妻”、“妾”之义。
④《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⑤匈奴语称边界上的屯守处为“瓯脱”。
⑥《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东胡被匈奴所破后,其众散为三支:一入匈奴,一为乌桓,一为鲜卑。
东胡的流向之一是匈奴。冒顿灭东胡,掳其人民及畜产。这部分人被虏走后,隶属于匈奴左地。汉初卢绾率其家属、骑数千亡入匈奴,匈奴封之为东胡卢王,其所管理的应当就是被匈奴所掳去的东胡人。
东胡的流向之二是乌桓。“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⑦乌桓山,一般认为是今西拉木伦河以北的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的乌辽山。这一部分东胡人虽不直接归匈奴管,但也臣服于匈奴,史籍记载“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⑧
⑦《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
⑧《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
东胡的第三个流向是鲜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