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沉淀了苏轼的不屈
——读《赤壁赋》有感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明确指出:“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的确如此。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然而,他没有消沉,没有放弃,没有失落,没有愁苦,有的是笑对人生。苏轼最大的长处是能突破人生的困境,走出多舛的人生阴霾,有乐观旷达,境绝心不绝的自信与希望。回首往事,漫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贬谪的敕令和洛阳亲友的牵挂。于是,黄州成了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苏轼游赤壁,写下了《赤壁赋》。作者运用了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他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赤壁赋》开篇交待了时间和地点,突出了风景,抒发了感想,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全文用了骈散结合的语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苏轼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英雄人物,又回到现实,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才干。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深受百姓爱戴。黄州百姓感念这位父母官,修祠庙纪念这一伟大文人和可敬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赤壁赋》这流传千古的华美乐章。
本文的感情线索,主要表现“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先写清风明月之美,再写玩赏之乐。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兴衰和现实略感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苏轼,不仅生活无定踪,他的整个人生也是个未知数,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尔驻足雪上,留下足迹。然而,雁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冥冥中是什么力量支配着这种行为呢?正如他写的这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那么,赤壁就是苏轼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和追求。若不经一番艰难险阻,又怎能考取功名,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的既探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巨大冤屈之后,开辟了宋代文学新纪元。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泥土,当他躬耕田地的身影与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个新的里程。我们终于发现,赤壁与苏轼一起成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功绩,沉淀了苏轼的不屈,印证了苏轼的崛起,诉说了苏轼的豪迈。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苏轼因赤壁而流芳百世。
小链接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宏宇 熙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