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一段墙(四)
——游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文图/王晓晖(辽宁沈阳)
四
漫步城墙,抬眼看巍巍的角楼。这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位于东城墙和南城墙结合处,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 15米。楼沿城台外缘转角建造,高 17米,楼体外侧辟有4层共144个箭窗,也叫射孔。楼体背面是抱厦,相连成转角房,开了西向、北向两个门。走到角楼北侧,一块八国联军刻字处的牌子赫然眼前。凑近细看,一行浅浅的俄文和英文,刻在灰色的砖墙上。
清朝末年,一个又大又肥又腐朽又落后的中国,引来了众多列强“分而食之”。随着战争赔款的增多,人民不堪重负,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直隶和京津地区迅猛发展,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还得到慈禧的首肯,进入北京城。各国公使纷纷照会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1900年8月中旬,英、美、法、意、俄、日、意、奥八国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在北仓遇到清军马玉昆、吕本元等部及李来中所部义和团的顽强阻击。联军用毒气炮轰击守卫部队,付出了死伤635人的代价,才攻占北仓。8月13日,联军逼进北京城下。当时的北京城据说有十一万人迎战,但由于准备不充分,过分相信义和团的战斗力,联军当日就攻占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其中朝阳门箭楼被日军火炮击毁,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8月14日,北京沦陷。8月15日一大早,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当时,东南角楼一带的清军和义和团将士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角楼被攻陷,沙俄、美国侵略者在角楼北墙上,以胜利者的姿态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也把侵略者的丑陋嘴脸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迈步进入角楼内,在森冷的角楼内循木梯上楼,见楼内展室多处,陈设着刀、矛、弓箭、马蹬等冷兵器,和火铳、火炮等,还有一根弹痕累累的挑梁檩,诉说着当年的枪林弹雨。从箭窗望出去,外面阳光正艳,北京火车站内密集的铁轨反着光,而当年,这里是写满血与火与泪的修罗场。
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的全权代表,同时发布了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义和团被慈禧残忍地利用之后,冷酷地抛弃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以报复义和团为名,将设立拳坛的庄亲王府和端亲王府以及户部衙门等付之一炬,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据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
面对残暴的八国联军,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当时朝中很多士大夫,不分满官汉官,表现得比大清朝的当家人慈禧有骨气得多。他们有的愤而自杀,有的全家殉难,以决绝的方式来回报祖国。据《庚子大事记》的记载:“连日阵亡将校六百四十名,其余文武大小、官绅等家引火自焚,仰药以殉、投井而死者一千九百八十人。家属之多者,如三品衔兼袭骑都尉候选员外郎陈銮一户,男女三十一人,同殉。”事实上,在这次灾难中自杀的官员还有礼部侍郎景善、国子监祭酒熙元、工科给事中恩顺等,不下数百人。经过这次浩劫,大清朝的很多衙门几乎为之一空,这些官员集体殉国的壮举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回想明朝覆亡之时,清军曾在大殿的房梁上发现了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密封的圣旨:“外敌入侵,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惜这道圣旨,清初的皇帝没有写给他的后人,1840年之后,咸丰皇帝夫妻俩割地赔款,君臣西狩,“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留下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城各官府衙门所存款银被八国联军全部掠走,价值约6000万两,而民间财产损失则更是不计其数。更为可怜的是,北京城的一些老百姓自愿成为了侵略者的向导和运输队,推着小车帮侵略者运送抢掠的物品。历史总是一次次惊人地重复,一朝朝的统治者却从未警醒,“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城头变幻大王旗”。1911年,清隆裕太后下诏皇帝逊位,北洋政府成立,之后东北易帜;1937年,卢沟桥事变,美丽的北平在日军的铁蹄下被蹂躏了八年;1948年,平津战役,傅作义将军起义,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城阅尽沧桑,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未完待续)
[编辑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