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注目一段墙(二)(王晓晖)

摘要:沿着城墙转到公园门口,用手机网购了门票,扫码进“城”。

注目一段墙(二)

——游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文图/王晓晖(辽宁沈阳)

  沿着城墙转到公园门口,用手机网购了门票,扫码进“城”,顺已经砌成台阶的马道登上城墙,手扶垛口向下望,怀想当年守卫京城的将士们,倚着垛口,着铁甲、持长弓,箭上弦、刀出鞘,拼死护卫一座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冷兵器时代,修城墙是防守的必要手段。明代是“天子守国门”,主要对手还是蒙古各部,作为马上皇帝的朱棣,多次亲征过蒙古,以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北方。

  明正统年间,蒙古三部之一的瓦剌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元之后最大的一个蒙古政权,多次侵犯明北方边塞;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瓦剌首领也先借口明廷侮辱贡使、削减马价、拒绝联姻,率四路大军南下进犯明朝边境,前锋直指大同。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20万大军冒险亲征,刚到大同,前线即传来各路明军溃败的消息,王振不敢进军,令大军撤退。退至土木堡,瓦剌军追来,明军溃败,王振及众多将领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8月16日,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乘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率军南进,进犯北京。8月18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9月6日,朱祁钰即帝位。在一片南迁声中,兵部左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一力主战,得到了太后和新帝的认可。他临危受命,升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节制在京的各营将领,有先斩后奏之权。他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从各地调兵加强北京防务,在城外布置兵力,严把九门,城内日夜赶造武器,操练军队,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10月11日,瓦剌军兵临城下。于谦分派众将守其他八个城门,自带军队在城北德胜门外列阵,关闭京城九门,直面瓦剌主力,拔刀出鞘,大呼:“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此战,不胜则死!”

  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实际上,于谦以城外之战守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北京虽是城高池深,但作为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日常用度均赖外部供应,若是孤守,如果水源被切断,很快就会崩溃。

  在这种必胜的气势下,明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缠斗几日后,瓦剌军再于广安门(也称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诱敌深入,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神机营——也就是火枪队阻击,死伤无数。11月8日,瓦剌军攻而不得,无奈退回塞外,次年,交还明英宗,明王朝转危为安。

  这是北京明城墙修好后第一次遭遇战火。于谦因此被奉为“京师城隍”,就是北京城的保护神。后来,于谦在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被杀,“阴霾翳天,行路嗟叹”,“京师妇孺,无不洒泣”。真是“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于谦死后,西北再次传来警报,大臣吴璟负气说,如果有于谦在,一定不会让贼寇如此,英宗哑口无言。纵观历史,自毁长城之事甚多,嗟夫。于谦被害后,都督同知陈逵收埋遗体,后由其婿朱骥葬于杭州,与岳坟遥遥相望,“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历史总会记住英雄,至今,北京城内仍有于谦祠,他的《石灰吟》更是流传至今:“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于谦外,明朝还有一位守城的将领被朝廷所杀。崇祯二年(1629年)11月,后金皇太极南下伐明,直逼北京,在关外经略多年的袁崇焕忙回兵护卫京师,得崇祯召见,赐御用酒菜及貂裘。但多疑的崇祯在袁崇焕请求兵马入城休整时,予以坚决拒绝。于是袁崇焕驻军城外,跟于谦一样背城与后金军鏖战,使用火炮轰后金营,利用兵器优势解了北京之围。不久,打输了的皇太极施反间计,崇祯将袁崇焕下狱,次年秋,以擅自与后金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凌迟处死。

(未完待续)

【好名声网】注目一段墙(一)(王晓晖)

小链接
  王晓晖,笔名完颜蕙蕙,满族,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职称。1976年1月生于朝阳建平,1996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居辽宁沈阳。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自幼爱文,喜精致、幽默、有思想的文字,爱温暖、感性、有活力的生活。

[编辑 安然]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