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流水潺潺
文图/石玉梅 编辑/安然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与事,或欢喜,或忧伤,或感动,亦或随风飘散。驻足在心灵深处的,早已被岁月雕刻成一座七彩小屋,氤氲着几抹欢乐或几抹忧伤,在静默时偶然拾起,虽泛起阵阵涟漪,但终究褪了色。而赋予我生活多姿多彩的村前的那条小河,清澈如昨,在心底永不停息地流淌着……
小时候,不止一次地听爷爷讲过,爷爷的爷爷在100多年前,从祖籍山东出发,带着一家人逃荒至此。祖爷爷一眼便相中了这条小河。祖爷爷观测地形,追溯到小河的源头——七八里地外的小河的上游南票区的一个山麓脚下,那有几股泉眼,他说那是龙头,说这条小河是龙脉。祖爷爷说“水”能生“木”,“木”即“材”也,又与“才”同音,是福源之地。小河围绕的小村西高东低,有斜卧沐阳之美,是居住的宝地。便带领一家人毅然放下行囊,决定在此筑巢搭屋,居住下来。那时的小村儿已有两姓人家,分别是邸姓和李姓,邸姓居多,加上石姓,共三个姓氏,于是三姓长者商议,小村命名为“邸三家”,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小河的河水清澈见底,弯弯曲曲的绵延二十多里地汇入到朝阳县根德乡横山水库。迄今为止,我们所在的小村又增加了五个姓氏,已有100多户村民。从我记事时起,村前的小河就赋予了村民们绚丽多彩的生活。
春季,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河两岸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河从酣睡中苏醒过来攒足了劲儿,卷着浪花欢快地流淌着,为岸边的土地灌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每当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下地回来,经过小河边,总是不约而同地蹲下来,歇歇脚,捧上几捧水,冲洗掉一天的疲劳。村民们有说有笑的,各抒己见,美美地憧憬着一年的墒情。那惬意的笑容倒映在河水里,荡起层层波纹,惹得小河儿也笑出了声,一路飞奔着……
夏季的小河,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70年代的山沟沟里,小河是孩子们娱乐的主要场所。我们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女孩子,名字都显得特别土气,“梅呀!燕呀!芝呀!凤呀”等等,算是好听的。有的只是“大丫,二丫,三丫……”或者干脆“老大,老二,老三……”按出生次序排列命名。可那时的我们并不觉得俗气,反倒多了几份责任与亲昵。那时社会经济稳步前进,国家提倡人口发展,所以这代人兄弟姐妹众多,玩伴也特别多。在我们小村,与我同龄的姐妹就有十多个。二丫,燕子都是我形影不离的玩伴。我们一起在河边捡树枝、摘野花、割猪草、捡牛粪,在小河里摸鱼、扎猛子、学狗刨,互相嬉戏着……就这样,小河的哗哗流水陪伴着我们长大,我们也把多情的小河水捧在掌心,流淌进心里。
秋季的河水越来越沉默。傍晚,几条不谙世故的小鱼终于忍不住,调皮地露出水面跳跃着,偷览岸边的花花草草。夜晚,一些资历颇深的青蛙打破了寂静,抑扬顿挫,有节奏地排练着,像极了在为秋收的村民唱的赞歌。我与小伙伴们静静地坐在河边,夜暮拉沉却迟迟不肯回家,默默地凝视着一轮明月倒映在河底的笑脸。遐想着水底深处是否有座童话般的龙宫?想象着美人鱼公主是什么模样?痴迷的眼神融化在河水里,给童年披上了一件梦幻般的彩衣。
盼望着,期待着。奔波了一年的小河终于睡着了。孩子们便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作伴儿,拿着央求大人给做的冰车,在冰面上哧哧哧地划来划去。休闲下来的女人们怀抱着年幼的孩子也来到河边,观看着,望着一群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孩童们,玩得那么热火朝天,不时发出啧啧啧的赞叹声……小河的无私奉献,温暖了小村的冬天。
小河!村前的小河!它是我深藏在心底的一首歌,它记载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上了初中后在外求学,虽然身在他乡,但每每得一丝空闲,便思念起小村前的那条小河——那条养育我赋予我快乐的母亲河。每逢寒暑假,放下书包,首要的事就是飞奔去小河边,蹲下来,与小河低低细语,用目光传递着游子那颗赤诚的思念之情。
时光荏苒。我与小河结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情缘。经年踏入小河的每一个脚步,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笑声,都沉淀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成诗,成画,成一帘幽梦。
今年国庆假期,我与姑娘一起回家探望。抽得一丝空闲去河边走走。远远的看上去小河儿清瘦了许多,两岸的白杨却站成了绿海。我猜测,也许是小河儿供给的太多吧!我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给姑娘讲述我童年的趣事。正说得起劲儿,只见迎面开过来一辆农用三轮车,从车上跳下一个人,仔细一瞧,竟是燕子。燕子拉着我的手,连珠炮似地告诉我这些年小村里的新鲜事儿:“儿时的小伙伴儿没有几个人留在村里了。现在种地有机器,一个人就可以了。不像我们小时候用牛、驴等牲畜犁地,又要点种、施肥、培土等一大帮人。节省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咱班的柱子儿刮大白,二小搞建筑,一天就挣好几百块。他俩早就盖起了楼座子。二丫的儿子大学毕了业,留在城里买了楼房,二丫也进城看孩子去了。我在家养了几百只鸡,又卖蛋又卖鸡,还栽了枣树,光大枣儿一年就收入1万多呢!哈哈!现在都富裕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手大饼子,一手咸菜疙瘩,逢年买身新衣服乐得到处显摆。现在啥都不缺,吃的喝的啥也不比城里差呀!晚上村部那还跳舞扭秧歌呢,可热闹了!晚上你也去瞧瞧!听说现在城里人都往农村跑,喜欢上了农村的笨鸡蛋,玉米面等土特产……”
谈笑间,邻家二婶,李家嫂子,邸家大叔也下地回来,把我们娘俩围在了中间,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讲述着:二婶的儿子儿媳科技兴农,多亏喝了墨水,盖起了二层小楼;李家大哥买了小轿车,暑假时带领全家旅游,去了避暑山庄;陈家出了人才,今年考上了两个大学生……
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容,看得出,如今的他们,小日子过得都是美美哒!
燕子哈哈哈地笑着,村民们也幸福地笑了,笑声感染了白杨树,感染了小河,感染了整个小村!!
是啊!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童年的小伙伴儿都已经历了风雨,见到了彩虹。小村子父一辈子一辈儿的辛勤劳作都在夜晚的歌声中,镶嵌上了甜甜的微笑。正如村前的那条小河,踏响四季,感恩地唱着歌,欢快地向前方奔跑着,追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