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斜签”及其“签”(下)
文图/吴歌 编辑/半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里,不仅有“斜签”,而且有“斜半签”。
“斜半签”,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作“斜半扦儿(xié me qiār)”,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等作“斜巴掺”,拙作《东北方言注疏》作“斜巴穿(xié ba chān)”。诸如:
“顺着这桐口进去,斜半签着就奔了二十八棵红柳树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华夏出版社 2013年)第十四回
“斜半扦儿着就奔柳树村儿。”——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5年)
“她斜半扦儿的坐在炕梢儿了。”——同上
“你顺这条斜巴掺子小路往前走……。”——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词典》(长春出版社 2012年)
“智齿斜巴穿着长出来,挤坏了前面的大牙。”——拙作《东北方言注疏》
以上各例中,陈刚版本堪称《儿女英雄传》与当代东北话之“折中”。沿用旧时文字“半”,却未采用其语音;未采用东北文字“巴”,语音却与其有关联。
愚以为,“斜半签”之“半”,应为“巴”之过度解读;“斜半扦儿”之“半”注为“me”,应为“巴”之方音的轻声变韵。
“巴(ba)”变读为“ma”,犹如“鳎目(ma)鱼”变读为“鳎ba鱼”,以及“并(bìn)嘴”变读为“mìn 嘴”,或者“眨巴(ba)”变读为“眨ma”,符合“声母b与m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张丽娟《锦州方言与北京方言的比较研究》(道客巴巴 20130922)说,闭,锦州方音为bìn或mìn,北京方音为bìn;并,两地方音均为bìn。其“闭”,或应作“并(bìn)”。
扦,本义应为探针,以扦探物,义犹刺入。
穿,读作“chān”,犹如乱读作“làn”,暖读作“nǎn”,符合“省略韵头u的非普遍规律”。金毓黼《奉天通志·方言》说,辕读如檐。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说,乱读作làn。三联《东北方言的发音》说,暖读作nǎn,卵读作lǎn。
穿,又读作“qiān”,符合“声母j、q、x与z、c、s分别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金毓黼《奉天通志》说,俗读如徐;松读如雄。傅民 高艾军《北京方言词语》中,熊读作sóng。今晚报《识会和识足》说,足有时读作菊。厦,在通语中亦有同样变化。当选,在闽南方言中读作“冻蒜”。
“斜半签”、“斜半扦”和“斜巴掺”等的语义,即为“斜穿”。如:
“而此时,路边又有一名女子跑步进入机动车道,斜穿着‘勇猛’向前,我们发现,她斜穿的起点距离斑马线还不到10米远。——浙江在线(20180515)《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先行 一些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
“在现场的20多分钟时间里,我们看到,至少有50位行人斜穿着过马路。”——同上
扦与穿,似乎都与“插”通。但,散言则通,对言则异。扦之“插”,犹如“针”之“插”,窄于“穿”之“插”。立此存疑。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