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姥姥”是“李鬼”(下)
文图/吴歌 编辑/半夏
《红楼梦》中大名鼎鼎的“刘姥姥”,竟然穿着“李鬼”的马甲,诳时惑众二百多年。——拙作上篇所言,看似大而不当,并非毫无道理。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受到抄写、批注和校订等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刘嫽嫽”或“刘姥姥”也曾多次“变脸”。
张爱玲《红楼梦魇》,对《红楼梦》中的“嫽嫽”和“姥姥”进行过详细的考证。
《红楼梦魇》指出,甲戌本第六回“姥”字下注:“音老,出偕(谐)声字笺。“谐声字笺”是“谐声品字笺”简称,上有:“姥,老母也。今江北变作老音,呼外祖母为姥……”。
《红楼梦魇》说,甲戌本第六回刘姥姥出场,几个“姥姥”之后忽然写作“嫽嫽”,此后“姥姥”、“嫽嫽”相间。“嫽嫽”这名词,只有庚本、己卯本第三十一至四十回回目页上有“村嫽嫽是信口开河”句——吴晓铃藏己酉(一七八九年)残本同——与庚本第四十一回正文,从第一句起接连三个“刘嫽嫽”,然后四次都是“姥姥”,又夹着一个“嫽嫽”,此后一概是“姥姥”。可见原作“嫽嫽”,后改“姥姥”,改得不彻底。此外还有全抄本第三十九回内全是“嫽嫽”涂改为“姥姥”,中间只夹着一个“姥姥”。
《红楼梦魇》又说,庚本白文本已经用“姥姥”。第六回如果“姥”下有注,也已经与全部批语一并删去。甲戌本第六回显然是旧稿重抄,将“嫽”改“姥”,加注。但是“姥”字仍旧未加解释,认为不必要。这校辑工作精细而活泛,不会是书商的手笔。
红楼梦中文网《红楼梦各版本回目异文汇校》指出,不同版本中,不但有“姥姥”和“老老”,而且有“老妪”。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俞平伯校本,“姥姥”与“老老”并存,或因改得不够彻底。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目和内文,皆作“刘姥姥”或“姥姥”;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内文,皆作“刘老老”或“老老”。
俞伯平之本意,是统作“姥姥”还是统作“老老”,不才我无从知晓。
只是,新华网《“外婆”还是“姥姥”?语言文字学家:两者都不是方言》言犹在耳,又有“权威”出来说,两者都是方言。
呜呼哉!比方言与否更应该弄清楚的,难道不是“白字”与否么?
(完)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