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平仄的图案化展示
文/王中原
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数、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为了展示七律的平仄之美,我尝试将其图案化。方法是以正方形代表平声,以五角星代表仄声,只取每句的二四六字进行转换,得到七律的简式图案。
李商隐的《锦瑟》是仄起,毛泽东的《长征》是平起,当代某作者的《有感于全民浪费》,发表时未标体裁,但颇具七律之形貌,只是忽略了平仄。对比可见,前两诗的平仄安排有相当的图案美,最后一首的平仄则无章可循,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譬如织毛衣,图案精美的总是更赏心悦目,价格也会更高——尽管图案无助于实用。反过来说,图案精美也无损于实用。内容和形式兼美,是人们的追求。织毛衣如此,作格律诗亦然。形式和内容不能兼顾,是才情和功夫的问题,也是认识的问题。
兹将三首诗的平仄简式图案展示如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的简式图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的简式图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感于全民浪费
当代某作者
世风近来好比攀,
寒家亦聚朱门餐。
酒列红白量如海,
肉分腴瘦盘似山。
尺度在人腹有饱,
身份为他脸需全。
十分用七留三分,
好与儿孙防贱年。
《有感于全民浪费》的简式图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而言之,律诗平仄的主要要求是,当句之内平仄交替,本联之内平仄相对,邻联之间平仄相黏。仔细观察上列简式图案,有助于欣赏格律诗的平仄之美。
(本文原载于2017年12月28日今日朝阳网<文教><艺苑百家>栏目,转载时略有改动,原标题:《格律诗平仄的图案化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