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我为编校牵红线(王中原)

摘要:我为编校牵红线文 王中原 编辑 安然  去年5月5号,去辽宁喀左龙凤山旅游,避雨于游客服务中心,浏览了4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我为编校牵红线

文/王中原 编辑/安然

  去年5月5号,去辽宁喀左龙凤山旅游,避雨于游客服务中心,浏览了4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的《中国出版界有这样一位“校对王”》。回来写了《改错如手术,病灶要找准》,发在博客上。时过境迁,早已淡忘。巧的是,偏偏被中宣部《时事报告》主编赵先生发现了。

  1997年9月10号,我给《葫芦岛日报》范文铮先生写过一封信。那时,我是《演讲与口才》杂志特约审校,信是谈论审校问题的。没想到,今年1月13号范先生检点杂物时,发现了这封20年零4个月之前的信,设法与我重建联系,把这封信的照片发给了我。

  这两件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竟然出乎意料地擦出了火花。

  今年1月30号19点左右,有人要加我QQ,一看网名是“杂志社编辑”,我就加了,他就是《时事报告》主编赵先生。QQ交流有所不便,互报了电话号码。赵先生说,2期杂志出版在即,原来的外校因事离开,意欲聘我做外校。并说明了开本、页码、字数、报酬等细节。我说,校对这活儿不好做。校出一百个无功,因为这是你的职责;漏校一个有过,这说明你失职。他听我不是“朝钱看”,反倒安慰我:“不像你说的那么绝对,看了你的博文,我就决定聘你。”我说,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吧,水平功力远在我之上。但他偶有笔误,我也能发现。他每个月有处理100万字稿件的能力。真假虚实,几句话见分晓。你们电话谈谈。随后,我把范先生的电话给了赵先生。

  这边,我给范先生QQ留言:“赵先生觅我校对,我体力不大好,推荐您了。”并把赵先生电话留给了他。

  十分钟后,我分别电询赵范两先生。赵先生说:谢谢,我已经把电子版传过去了。范先生说:我已经开始工作了,谢谢!

  31号中午,我又电询两先生。赵先生说:非常棒,范先生交活儿了!范先生说:一个晚上再加半天儿,顺利完成!

  2月1号,与赵范两先生通话。赵先生说:以后杂志每期寄给你一份。范先生说:给我来电话了,说以前请的人每月给500元钱,给我暂定600元,再多就得请示领导了。

  我为编校双方牵红线非止一次,顶数这次顺利,双方可谓“闪婚”。祝金玉良缘天长地久!

  2018-02-26 17:36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咬文嚼字》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