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民探秘览胜
拜游东方佛都——御赐佑顺寺
文/陈玉民 编辑/安然
葛丛玫 摄
天下名寺很多,但寺名是御赐的却没有几个。赐名之后,有皇帝来驻跸的就更少了。朝阳的佑顺寺,则是这较少寺院中比较幸运的一个。
佑顺寺坐落于朝阳市新华路东端,与南塔隔路相望。临街有一高大牌楼,过牌楼后百余米广场,便是灰瓦红墙下的三道褐色山门。山门里一片清式古建筑群,就是辽西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佑顺寺。
佑顺寺是一座长方形闭合式院落,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寺院布局是按照喇嘛教仪轨设置的,从南到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和七间殿。其中大雄宝殿位居中心,高大宏伟,为核心建筑。复杂的七踩三昂和大跨度悬挑,显示出殿宇非凡的气势和独到的建筑风格。殿宇内顶部的三个藻井,蟠龙绘彩,墙面饰以彩画,看去十分绚丽。大雄宝殿是供奉三世佛及宗喀巴和十八罗汉的地方。外墙的27幅精美石刻造像,栩栩如生地镶嵌在那里,显示这里的神秘和庄严。
寺内各殿与其它寺院供奉并无异样。大雄宝殿前有哼哈二将扼守山门,弥勒及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坐守第一重天王殿。它们统称为护法神,是为教育和度化信徒如何行事处世,修功立德的。在主体建筑两侧,还对称地建有戏楼和伏魔大帝殿,钟楼与鼓楼,佛塔、配殿、藏经殿和四隅僧房等。
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这是一座由清朝廷出资并由皇帝赐名的寺院。这座寺院的建立,得益于京师喇嘛绰尔济苏住克图的争取。他奏请皇帝,请其资助在朝阳建一座喇嘛教寺院。这一奏折获得康熙皇帝的恩准,从公元1699年开始动工,到公元1707年竣工,历时八年多才告落成。落成后,绰尔济苏住克图再一次请求康熙皇帝赐名。康熙皇帝博学多识,借用“上天孚佑下民”、“大德行则天下顺”中的“佑顺”二字,赐名“佑顺寺”。同时,还赐檀香佛像一尊。
葛丛玫 摄
从所赐寺名中,我们会感受到康熙皇帝对修建这座寺院寄予厚望,他希望通过佛教的教化功能,平和百姓心态,缓和社会矛盾,以达到“上天孚佑下民”,“大德行则天下顺”的愿望。康熙皇帝或许知道,辽西曾经是胡人集居的地方,历史上曾出现过安禄山这样的叛逆之人。同时,这里民族构成比较复杂,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很多,是社会矛盾高发地区。要想让这一地区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借助宗教力量,引诱人们走入佛门,实现安抚百姓、行德顺天的目的。
佑顺寺承蒙皇恩,在绰尔济苏住克图喇嘛的主持下,寺院佛事活动日渐兴盛,很快成为辽西地区最有影响的寺院。乾隆皇帝深谙皇阿爷的良苦用心,心中依旧挂记佑顺寺,继续支持寺院建设。在此期间,又相继建起藏经阁、更衣殿等附属设施,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让佑顺寺最感荣光的是,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出古北口经热河至盛京谒陵,竟然把佑顺寺作为行宫,驻跸佑顺寺七间殿。乾隆下榻佑顺寺,一定是感触良多。不但实地考察了佑顺寺七十年的发展变化情况,而且还切身体会到了皇阿爷赐名佑顺用意的美妙。使得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皇帝,一时雅兴大发,挥笔写下“真如妙觉”的题词。
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更是一种赞美、感慨。佑顺寺一直是情之所系的地方,他内心可能不只一次揣测过佑顺寺,这是一个什么样地方呢?值得皇阿爷赐名,且寺名赐得又是如此文雅,如此鲜明。百闻不如一见,见寺院的庄严、雄伟,真如见皇阿爷所期望佑顺那样的妙觉,真如见自己所期盼佑顺那样的妙觉,皇帝心生妙觉的地方,一定是众多信徒向往的地方。佑顺寺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寺内大德高僧云集,继绰尔济苏住克图之后,有嘎布初、索落束靳巴、秀生德勒、敖瓦松柱、潘成、乌丹木却等高僧先后在这里担任住持。驻寺院喇嘛达三百人之多,经阁藏有珍贵经卷三百多部。最显这里佛事兴盛的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的庙会,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跪拜礼香,虔诚至极。寺内经幢遮天,铙吹歌舞,十分热闹。
由于历史原因,佑顺寺没有将它的辉煌延续到现在。很长时间内,它是以博物馆的名义存在。直到2009年,经过多方争取,在香港西方寺住持释永惺法师的支持下,又重新开光,恢复佛事活动。三百年的香火,在这里重新点燃。它将继续履行孚佑百姓,安顺一方的使命,让人们在香火中,重新体会“真如妙觉”的美妙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