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穿”整“贯(guān)”
文图/吴歌 编辑/安然
“他在查数。”
如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所言,数点钞票乃至人或物,东北话曰“查”。
而归集起来的整笔钞票的收支,则称为“贯(guān)”。如,每月的工资收付,叫“开饷”,也叫“贯(guān)饷”。因与语音相同,“贯(guān)饷”常被讹作“关饷”。
“……婆婆虽然85岁了,但每月都是坚持自己去银行开饷。”——搜狐(20150522)《“开饷”日被盯上 老太太被骗1200元》
“从前叶公超把发薪叫做‘关饷’,当时只是一句笑话。”——网易(20130825)《领薪水》
殊不知,“关饷”本系“海关之饷”,与民间饷银收付并不相干。将“关饷”之“关”引申为薪水或其它款项的收付,看似有据,实属穿凿。因为“开”与“关”,本系相互对立的举止。若“关饷”与“开饷”同义,则“开”与“关”也应同义,这在逻辑上应属悖论。“开饷”,表示饷银的收付;“关饷”,应该表示停止饷银的收付。
将“贯”讹作“关”,也存在于在《红楼梦》中。
“既是这样说,你便一日五斤,合准了,每月打趸来关了去。”——《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之“关”,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释为“发放或领取”。不知道有何理据。
或因“关”之语焉不详,中国旅游新闻网(20150611)《山东十七地市方言大汇集》将表示发工资的“关饷”解读为“满语”。似有拿满语“打衩(chǎ)”之嫌。
“凤姐儿正数着钱,听了这话,忙又把钱穿上了,向众人笑道;‘够了我的了。竟不为赢钱,单为赢彩头儿。我到底小器,输了就数钱,快收起来罢。’”——《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后附《校记》指出,“‘输了就数钱’,‘数’原作‘穿’,从藤本、王本改。”
穿,“贯也”;贯,“钱贝之贯。穿也。既穿曰贯”。——《康熙字典》中“穿”与“贯”,可以互详,语义语法均无二致。“贯”,又音“guān”,亦可见诸《康熙字典》:又“并古丸切,音官。义同”。
“珠穿宝贯”中的“穿”与“贯”,亦可印证两者相通:“……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零钱曰“穿”,整笔曰“贯(guān)”,或应为《红楼梦》作者生活年代的语言习惯。
告别“孔方兄”,纸钞无需“穿”或“贯”,以“贯”称谓整笔款项收付的习惯,却沿用至今。
“贯(guān)”,动词;“贯(guàn)”,量词。家财万贯或腰缠万贯之“贯”,在东北话中有时还会读作“guǎn”,用以称谓“大款”。如:
“哈尔滨的有钱人被称做‘管子’或者‘馆子’……”——个人图书馆(20180608)《经典的东北俏皮话让人乐翻天》。“管”或“馆”,应为“贯(guǎn)”之讹。
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里说过,南方水土和柔,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辞多古语。“贯(guān/guǎn)”,应在北方“辞多古语”之列。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