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破谜儿”之谜
文图/吴歌 编辑/安然
“破谜儿(mìr/mèir)”,在东北话中耳熟“难”详,因为两个字本身各自隐含着两个“谜(mí)”。
先说“谜儿(mèir)”

因与“闷儿(mènr)”同音,“谜儿”有时被讹作“闷儿”,有时被戏作“妹儿”。
好友张国岩《锦州方言札记》(白山出版社 2013年)所言“来回盆儿”义出“来回赔”,犹言“盆儿(pénr)”与“赔(péir)”同音。
此类音变,在拙作《东北方言注疏》之《语音变化规律》中,属于“韵尾r的鼻化功能及其影响”。
再说“破”
“出(谜语让人猜)”。——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中“破(pè)”之释文。
愚以为,“出(谜语让人猜)”之语义,应出自“抛”;“破(pè)”,应为“抛”之方音。如:
“从游戏出谜、解谜、破谜的过程里看,‘出谜’也有叫‘抛谜’的……‘跑谜儿[pǎo mèi er]’应为‘抛谜儿[pāo mèi er]’。”——凉湾野园《“猜谜儿”在临朐土话里有几种叫法?》(百家号 20180304)
“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二十二回之“破”,《脂砚斋重评 石头记 庚辰本》亦作“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俞伯平校本改“破”为“做”,或因对“破”之语义存疑。实际上,“破”,应为“抛(pè)”之讹。
抛,有时读作“pè”,符合拙作《东北方言注疏》中“韵母ao与e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天津,有铃铛阁(gǎo);山东,有乐(lào)陵市;河北,有乐(lào)亭县。测(cāo)平,搁(gāo)放,劾(hāo)腰,鹤(háo),貉(háo),在拙作中属于这条规律之下比较常见的字。
破,之所以读作“pè”,是因为东北话中没有韵母“o”。玻、泼、摸,在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注音中,韵母皆为“e”。同理,韵腹“o”,有时也会变作“e”。“拢(leng)”“农(néng)”“弄(nèng)”和“粽(zèng)”等,属于比较常见的 字。非轻声之“拢”,则会读作“luěng”。
既然能将“抛”读作“破”,也就能将“破”读作“抛”。韵母ao与e相互转换,在这俩字上发生了“天缘奇遇”。
破费,在东北话中通常会被说成“抛”费。如:
“这一阵子,让你抛费不少。”——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词典》之“抛费”,应指“破费”。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