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老公”是个什么鬼
文/吴歌 编辑/寻冬
左耳是张洪量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右耳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走在南宁街头,大街小巷大店小铺竞相播放这两首热歌。
对《偏偏喜欢你》一“听”钟情。当年去广西艺术学院进修美术,跟同窗珠海仔(zǎi)“小王”逐字学唱“白话”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小王”,其实姓黄。初见面时,小黄说自己“姓王”,犹如广府方言说黄瓜如“王瓜”。之后,同学叫他“小王”或“小黄”,他都不介意。
用广府话说,东北人过去唱的都属“国语”歌,“白话”歌则指北方人所言“粤语”歌。
广府“白话”里,说“你”如“馁”,说“米”如“美”。进修其间,无论是在院内的食堂,还是到院外的排档,“三顿六饭”少有“美粉”缺席。
拙作《东北方言注疏》中的“韵母ai或ei与i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在广府方言里,较多表现为ei替代i。与之类似,避(bèi)雨,胳臂(bei),在东北话中较比(比较)常见。蔽(bèi)不住,蒂(dēi。义为男根),应为拙作在东北方言中的首度“胆儿大不害臊”的探索之一二。
南风北渐,不仅让“北佬”分享了风格清新的“白话”歌曲,也让“北佬”接受了语焉不详的“白话”语汇。
“走近宫门口,只见几个老公在门上坐着。”——《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第八十三回之“老公(gong)”。
老公,一词最初指太监。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
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似无“老公”一词,却有描写“老公”第二性征细节的“老公嘴”。
老公嘴(lǎo gōng zuǐ),周围不长胡须之男子嘴,代指嘴周围不长胡须之男子。《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释为“称(男子)不长胡子”。
“称(男子)不长胡子”,是否应作“称不长胡子之男子”?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