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狸猫“检测”的视力
文/吴歌 编辑/半夏
俗话说,花不花,四十七八(岁)。眼花以后,视物模糊(重影)的情形,用东北话说,叫“狸花儿的”。如:
“我这眼睛看东西狸儿花儿的。”——李薇薇《辽西方言特征词说略》(《方言》2016年01期)
狸花儿,顾名思义,是狸猫花纹。狸猫,也叫狸花猫。
“狸花猫,原产地来自中国,是经过千百年优胜劣汰保留下来的品种,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认可的本土自然品种。狸花猫有漂亮的被毛,健康的身体,独立性强,是天生的捕食好手。”——搜狐(2017年12月4日)《中国狸花猫是我国唯一被世界认可的猫,国外追捧国内瞧不上》
搁南来个大狸猫,撅着尾巴弓着腰。——谜语(犁杖)
既是原产我国的物种,自然会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关于狸猫的最有名的故事,当属狸猫换太子。
野生山狸子,毛色如狸猫。花狸豹,是狸纹与豹斑交错的虚拟动物,用于调侃衣着色彩过于繁杂之人。
“……明明是个大公野鸡飞过去了,拴儿吓离了眼,说得活象。”——《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百二回,拴儿把野鸡“说得活象”妖怪,是因为看花了眼。
愚以为,眼花,不能说“眼离”。因为,前者在盯着看,但看得“狸花儿的”;后者“离开”对象,等于没看到。既然“离了眼”——移开了视线,拴儿怎能“说得活象”呢?
狸,花,同为猫之修饰语。二字相因相通——包括语义和语法。眼花,也可以说成眼“狸”,不可以说成眼“离”。但是,花眼,通常不会说成狸眼,或因为“狸”之语义不似“花”般宽泛。
花纹与老虎相似的狸猫,能当“模特儿”供人“照猫画虎”。因此,似虎非虎——在标准模糊的前提下完成的各类任务,都可以叫“虎皮色儿(shǎir)”。诸如:
“他将牛棚扩大到800平方米,年出栏黄牛达到300头,由零打碎敲变成了规模养殖,铆足劲儿要整个虎皮色儿。”——吉林农网(2011年8月26日)《“牛劲”十足奔小康》
“这几天开始看书,准备月底的考试。算算还有将近三个礼拜的时间,只能弄个虎皮色儿了。”——凤凰网(2014年10月10日)转自黑龙江新闻网《虎皮色儿》
“虎皮色儿”,源自“狸”猫,不太“离”谱儿。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