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一马双跨说“疙瘩”(吴歌)

摘要:“手也未拉得成,头上倒磞了一个疙瘩。”——《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四十一回中的这句话,通行本中并不存在。

《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一马双跨说“疙瘩”

文/吴歌 编辑/寻冬

  “手也未拉得成,头上倒磞了一个疙瘩。”——《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四十一回中的这句话,通行本中并不存在。

  不才我不敢妄言版本之短长,只想就其中的“疙瘩”掰扯掰扯。

  “疙瘩”,一马双跨。本音“gē dā”,用于黄土地;方音“gā da”,用于黑土地。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词典》(长春出版社 2012年),皆注为“gā da”。

  “疙瘩”之声旁“乞荅”,同样一马双跨。既有从疒之“疙瘩”,又有从土之“圪塔”。两词音同义异,犹如“坩”与“疳”。

  从土之“圪塔”,与同样从土的“里”、“块”和“地(方)”等语义相通。里,原本“从田从土”。

  或因囿于多音字“塔”之常见读音“tǎ”,无论坊间还是学界,宁愿以同音词“疙瘩”替代“圪塔”,甚至以象声词替代“圪塔”,也不愿把“东北那地方”写成“东北那圪塔”。诸如:

  “那疙瘩没人儿。”——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

  “唉呀妈呀!女乒领奖台上都是俺们东北那嘎嗒的”。——网易(2016年8月18日)新闻标题

  “圪塔”,《辞海》(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年)释为“小土丘”。日常生活中,人们或许意识不到“小土丘”的存在,意识不到咱们学习、工作或生活的地方就是“小土丘”。可是,只要打开自己的房屋产权证,就会豁然发现:表示房屋坐落的“行话”,原来叫“丘地号”。

  “小土丘”,用东北话说,就是“圪塔”,简称“圪儿”。

  俺们这“圪儿”猪肉炖粉条儿,俺们这“圪儿”都是活雷锋。——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里,雪村先生是这样唱的吧?

  “疙瘩”,从疒,如同刘姥姥头上的疱(bāo),语义跟人体有关。疙瘩楼儿,疙瘩鬏儿,苤茢(piě la)疙瘩等球状物体,是其引申义。老“疙瘩”,也曾是母亲体内的“肉球子”。

  “空中圪蹴着几圪塔塔云,大地上呼扇起一股股风,……,山药疙瘩酸捞饭,优秀村官靠巧干……。”——大学生村官之家网(2009年10月26日)《民情日记:我工作的“晴雨表”》里来自山西忻州的这段“告白”,同时体现出“疙瘩”与“圪塔”(圪塔塔)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分野。其中之“圪蹴”和“呼扇”,或存在代音“字”。

  “疙瘩”与“圪塔”,尽管同音,但能通过字形区分语义。生活工作学习之“地”,无疑应属从“土”之“圪塔”,而非从“疒”之“疙瘩”。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小链接
  吴歌,男,曾用名吴戈,祖籍山东,原籍辽宁省锦州市,现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居住于锦州。高级经济师,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金融机构,工作期间进修过美术。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前主席,
  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获评锦州市2017年“最佳写书人”。所著《东北方言注疏》,被专家学者称为东北方言考据工具书的开先河之作。

吴歌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