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倒扁儿”还是“找”扁儿
文/吴歌 编辑/寻冬
孙良 摄
“倒扁儿”,出自《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二十四回:“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
“向他人通融、挪借钱财或货物。”——周汝昌先生《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之释文,不能说不靠谱。但有根据语境推测语义之嫌。因为,无论之“倒”还是“扁”,似乎都无“通融”或“挪借”之义。
愚以为,“倒”,应为“找”之方音“替身”。诸如:
“爷爷,咱少捣人家一毛钱。”——张国岩《李惠文与辽西方言》(白山出版社 2014年)摘自《穷教师与老钱锈》
“……小赵一直在忙着招呼大家安全乘车,以及倒零钱、疏导上下车等,当时也没太在意。”——十堰秦楚网(2012年10月22日)《十堰“最美售票员”公交上为陌生婴儿喂奶引热议》
上两例中的“捣”和“倒”,均应为“找”之方言代音“词”。
找(zhǎo),“补不足曰找”。——《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退多余亦曰找”,应为其在当代之引申义。
公交车“自动投币,不设找(zhǎo)零”之说,所用即其引申义。
“找”,有时读作“dǎo”,符合“声母d、t分别与zh、ch、sh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中的这条非普遍规律,依据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舌上音”之说。载,得,再,在,猜,凿,淡,倒,也是这条非普遍规律之下比较常见的字。载,有时与“带”同音,骑车载人,常被误作“带”人。
金毓黼《奉天通志·方言》(辽海出版社 2003年)说,骰读如洒(shǎi);淡读如善。据此,称赞人之言行“不善”,应为“不淡(shàn)”之讹。
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资源网 2013年)说,堆,读作“zuī”。
“找(dǎo)坎儿”和“找矮儿(dǎo nǎir)”,都是“找(dǎo)扁儿”在当今东北话中的同义词。坎,矮,扁,在此同含短缺之义。
“找(dǎo)坎儿”,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作“倒坎儿”。其所谓“挪借钱物(以应急需)”之语义,是否应该出自“补不足曰找”呢?
“找(dǎo nǎir)矮儿”,有含两层义。一是补充(财物)缺口,二是短期拆借。
“找(dǎo nǎir)矮儿”,有时也会被说成“找(zhǎo)矮儿”。偶有一次,不才我听到一位女士诉苦:闺蜜做生意,缺钱就去她那儿“找(zhǎo)矮儿”。找来找去,把她先生也给“找”走咧。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