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戚(qiě)来” 主人福
文/吴歌 编辑/安然
拙作前两篇谈到,《“戚(qiě)” 从入声来》,《“戚(qiě)” 自逻辑来》。
入声不再之“戚(qiě)”,在当代东北话中的音变,也符合“韵母i与ie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之下,“秕(biě)子”、“连贴(ti)”、“起(qiě)来”和“羊蹄(tiě)叶子”等,属于比较常见之字。
与“起(qiě)来”同音,“戚(qiě)来”因而获得口彩,有了“戚来(起来)主人福”之说。戚来(起来)主人福(fǔ),戚走主人安(nān)。
“早起(qiē)”,义为“早晨”,在《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中属于常用词。
“起(qiě)”,何以变读为平声“qiē”?有广府方音[hei2]可鉴。[]内,系拉丁字母。
起,在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中有“qiě”音。但其“早起”之“起”,注音为“qi”。
语音与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相同,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将“早起”释为“清晨”,不同于前者所释之“早晨”。其实,原著中的多次出现的“早起”,语义显然没有“清晨”那么“早”。
起,意为起居,而非起炕或起床。“起,犹行也”;“起居,犹举事动作也。”——《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窃以为,周汝昌们所谓“清晨”,概因受“早晨起炕或起床之时”误导所致。
“早起”,在东北话中也作“早起来(qiē lai)”。
顺便说下。
“秕(biě)”之语义,专属“谷不成者”。秕高粱,秕豆子,皆为“秕货(huo/hu)”之属。瞎漮秕稗,是否东北人创造的“成语”呢?
“连贴(ti)”,即脾脏。香哈网《干炸猪连体的做法》所谓“连体”,当属此物。也是香哈网,还有《爆炒猪连贴的做法》。“连体”,系方音;“连贴”,属本字。
中草药“羊蹄(tí)”,又名土大黄,也叫野菠菜。其药理,在《本草纲目》有介绍。其植株,在东北话中称作“羊蹄(tiě)叶子”。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中的“洋铁叶子”,或应为“同音替代”之作。所谓“同音替代”,不过“白字替代”之说辞而已。
闲言少叙。“戚来主人福”之“福”,在短缺时代,还有现实的“口福”之义。待戚之“爵个儿(jiáo ger)”,主人亦可“借机”享用。
未逢“戚来”,舍不得吃,也没条件吃。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