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戚(qiě)”从入声来
文/吴歌 编辑/安然
“北栎树”,被说成“玻(bē)璃树”,乃入声字“北[bək]”之余韵在东北话中“作怪”使然。(参见拙作《入声余韵》——《红楼梦》与东北话之六十六)。[]内,为拉丁字母。下同。
“北(bē)”,离开“北栎树”,便不再用此读音。而同属入声余韵的“戚(qiě)”,更多时候却隐身于“客”之后。
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工具书中较少见到“戚(qiě)”之语音,二是“戚(qiě)”之语义已经外延至“客(kè)”。
《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十四回和第百一十回等,“人客”之“客”,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注为“qiě”。
“戚(qiě)”之语音,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第2版 语文出版社 1995年6月)中,切实存在。
《汉语方言词汇》第314页,“亲戚”之“戚”,在济南、西安和太原三个方言点的语音都相当于“qie”。
第315页,“客人”之“客”,在济南和西安的方音都相当于“kei”。而对应“客人”的相当于“qie reng”的太原方音,与上页“戚”之方音相互矛盾。就是说,“qie reng”对应的文字,应为“戚人”而非“客人”。如:
“戚人”,音“qia ren”,义“客人”。——风乎舞雩《内蒙古中部方言》(新浪博客 2013年4月2日)
“戚”,变读为“qie”之路径,与“切”之音变路径无异。
同为入声字,“戚”音[tsek],“切”音[tset],区别仅在塞尾上。入派三声,塞尾脱落,二者理应成为“多音皆同”之字。
“切”,“并千结切,音窃”;“又并七计切,音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因此,“戚”之语音应为“qī”和“qiē”。这一点,在《汉语方言词汇》第314页,可以看得很清楚。
“戚”之声调由“qiē”到“qiě”之变,在东北话中有“泼(pǒ)辣”、“怦(pěng)怕”和“休息(xǐ)”等可鉴。
顺便说下。“怦怕”,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作“捧怕”。“捧”,则“怕”;“不捧”,若何?
“戚(qiě)”得义之逻辑,在拙作下篇《“戚(qiě)”自逻辑来》,再向列位看官交逮(逮,非代或待)。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