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佛界
文/陈玉民 编辑/安然
佛教教义中描绘的世界有何样的神奇,我没有真正地领悟到,更不知那法力无边的佛陀寄住的仙境,有怎样的美妙。我对佛教的认识,仅限于一些寺院对佛境的构造及佛陀的供奉层面。虽然我也有一颗虔诚的心对佛保持一种敬畏,但我对佛教所创造的佛境仙界很少有过感动。看了洛阳龙门石窟后,我被1500多年前在这里所打造的佛陀世界震撼了。佛教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崇拜,而且采用艺术雕刻的形式给予原义复制、精彩定格,使佛教在现实世界中变得更加生动。
2007年夏季,我去陕西考察,途中顺路对洛阳龙门石窟进行了一次游览。那天虽然天降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沿伊水西岸徒步前行,穿过龙门大桥入口大约十分钟,便来到石刻造像最集中的古阳洞所在的景区。这是一个山势并不算陡峭的石质山坡,大量的各具神采的石刻造像,耸立在阴刻成洞的佛龛中,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这里。由于洞内有灯光照耀,里边的佛像显得非常富有光彩和神韵。即使阴天有细雨笼罩,每个洞都不会因为暗淡而迷失人们的视野。为了方便人们的瞻仰,大概在石窟开凿的时候,这里就已经修好了通往石窟的石阶栈道。顺着栈道攀登而上,首先来到古阳洞。据说主持建造者比丘慧成是孝文帝的堂兄弟,这是他支持孝文帝佛教立国和推行汉化改革的产物。这里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为了突出主佛的地位,弘扬佛祖修行得道的事迹,在其中的大龛上,雕刻一套完整的佛教故事,详细介绍了悉达多苦行修炼的过程。洞里边除了凿刻的大佛龛外,还有数百个小佛龛。每尊供奉的佛像上,都记载者敬奉者的祈愿经过。古阳洞的造像题记非常有价值,集中地展现了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字体端正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特点,堪称魏碑体的代表精华之作。故有龙门二十品,十九品在古阳之说。
接着来到宾阳洞,宾阳洞分北、中、南三洞,供奉的是三世佛。北洞是刘腾为向宣武帝表达忠君思想开凿的,所供奉的佛颇有特点,头微低,眼帘俯视,给人一种垂悯下界,情系人间的感觉。中洞是宣武帝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的,是龙门石窑众多洞穴中花时间最长,用人工最多、最雄伟、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洞。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菩萨体态修长,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是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清像”的典型代表。地面刻莲花图案装饰,示意莲花宝池。窟顶中间浮雕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周围有八身伎乐和两身供养天人,加之流苏帷幔构成一莲花宝盖。前壁有维摩诘变相、太子舍身饲虎图,须达那太子施舍图和皇后、皇帝礼佛图(已被盗走)等大型浮雕图像及十神王像。宾阳南洞是唐太宗第四子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死后做功德开凿的。记载这段历史的碑文是时任中书侍郎岑文本所撰,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由于时间关系,奉先寺、潜溪寺、万佛洞、慈香窟等一批富有盛名的石窟,没能一一拜见,自然也就无法亲身感受各自的特色和魅力了。
龙门石窟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犍陀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的技巧,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民族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本民族审美意识和时代特色,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因而,龙门石窟的艺术价值非常高,是中华石窟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消化、吸收、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
龙门石窟是北魏乃至隋唐佛教文化大发展的见证,它荟集400多年雕刻艺术的精华,以一千三百五十一个佛洞、十万多尊的佛像之洋洋大观,展现出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殊影响力。透过历史烟云,我们完全能感受到龙门石窟对北魏乃至后世的影响有多大。三国分治以后,中国社会始终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阶级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审时度势,利用佛教传入中国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不失时机地把佛教确立为国教,用以影响和麻痹人们的思想,诱导人们清心寡欲,归依佛门,放弃对立,有效地调整了社会矛盾关系,推进了社会由乱向治的转变,出现了大唐时期的长治久安。不能否认,龙门石窟的开凿,对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巩固统治阶级地位,曾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推进佛教文化的发展,加速佛教中国化进程,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断言,没有龙门石窟的开凿,会大大延缓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早期的佛教艺术也难以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世界文化遗产也会因此而缺少生动和繁华。
龙门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中国最早石窟的开凿大约始于公元3世纪,在古龟兹即今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它继承了印度石窟的形制,较多地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很多方面具有波斯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石窟处在一种比较缓慢的发展阶段。到了公元5至8世纪,石窟开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黄河上游主要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包括山石耀县药王庙石窟。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性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河南的安阳宝山石窟、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山东济南的千佛山石窟等。在这些石窟中,龙门石窟因其是皇帝倡导、皇亲推崇、信徒发愿而建造的一座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艺术精湛、保存完整的大型石窟集群,成为表现中国石刻艺术辉煌成就,展示佛教辉煌灿烂历史底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龙门石窟是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不同爱好、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修养的人,在这里都会各得其所,各有所获。因而,它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佛教本身,超过修建时代的预想,成为一座佛界共仰、俗家同瞻、世人皆誉的佛教殿堂和艺术宝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