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父亲节的礼物(时春华)

摘要:不是要到父亲节了,我才想起父亲,提到父亲,其实在我心里,是时时牵挂着他的。

父亲节的礼物

文/时春华 编辑/寻冬

  不是要到父亲节了,我才想起父亲,提到父亲,其实在我心里,是时时牵挂着他的。

  父亲节之前和一些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许多人眉飞色舞谈到父亲节的构想:请父亲吃顿大餐,给父亲花几百买件名牌。这时候,我往往插不上话,不是我小气舍不得给父亲花钱,而是因为他们的父亲生活在城里,住楼房,享受退休金,每天就是活动活动享受生活;而我的父亲住在乡下,虽和他们的父亲同龄,但是境遇迥然不同,我的父亲要种地,要干活,要侍弄庄稼,还有院子里的小菜和花花草草,每天都有自己的活计,纯靠体力的那种活计。要是我请他吃大餐,父亲肯定不来,一是远,交通不方便,二是我肯定会遭到父亲的批评,说这顿饭太奢侈浪费。父亲也没时间,他的时间都用在了我们那个家里;要是我给父亲买个名牌回去,当做集头子货让他穿不告诉他价钱他还能接受,若是日后父亲知道了,肯定会责怪我。真的,父亲干农活日晒汗渍的,那样的好衣服他心疼。随意惯了,父亲宁可穿那种便宜喽嗖的集头子货。穿身上是件衣服,挑东西可以当垫肩,热了可以当毛巾擦汗,不必小心介意。

  父亲虽然是个农民,但是他很有中国情结,虽然父亲不知道他认定的理儿叫中国情结,但我能概括出来。在他的意识里,咱国家那些传统的日子才叫“节”,比如元宵节、二月初二的春龙节、清明节、五月节、八月节、过大年……这些节才是他认可的,有意义的,孩子们提到的什么父亲节、母亲节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什么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啥的,父亲直言:“那都是扯淡,中国人过什么洋节”,我常常延伸着想开去,假如是在那种战争年代,父亲一定是个特有民族气节的人。

  女儿忙着网购,提前给她的父亲准备父亲节的礼物——一个精美的电动剃须刀,到时候来个惊喜;我则不然,我不用那么费心思,对我来说,给父亲买东西,遵循的原则就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不能正赶在父亲节那天回去,那样父亲会不高兴。赶在我们乡的大集那天回去,去看看父亲,买两双胶鞋,一个草帽,一件汗衫,几条毛巾,这东西父亲用得着;再买几斤油条,带点肉松的麻花,还有五花肉和鸡爪,这是父亲爱吃的,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却能让父亲很高兴。只要父亲高兴,我就心安。

  我还准备了一双平底鞋,回家那天穿的,想去实实在在帮父亲干点农活,让他在毫无察觉中过一个快乐、开心、幸福的父亲节。

小链接

  时春华,女,1992年毕业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2012年起,开始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并陆续加入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辽海散文协会等文学组织。所撰写的散文、故事以农村题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行文贯穿知足与感恩,语言朴实接地气。几年来,在《川州文艺》等刊物上和《今日朝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500多篇。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有专版《朝花夕拾》。

时春华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