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张三丰 一代阜新大师的风云创业史(张松)

摘要:鲜为人知的是,扬名武当的张三丰居然来自远在千里之外的关外辽宁,阜新塔营子,才是他朝思暮想的深情故乡。

金庸大师的“东北情结”(四)

张三丰 一代阜新大师的风云创业史

文图/张松(辽宁沈阳)   编辑/安然

  2018年10月31日晚,来自武当山功夫团和武当山武术协会的300余位“武当人”,手持蜡烛,在玉虚宫广场正中摆出“悼念金庸”四个大字,他们用照亮夜空的烛火,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送别金庸先生。在金庸的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中,多次提到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的名字,他出神入化的精湛武功与闲云野鹤般的传奇人生,令世人仰慕。鲜为人知的是,扬名武当的张三丰居然来自远在千里之外的关外辽宁,阜新塔营子,才是他朝思暮想的深情故乡。

张三丰难忘的“懿州岁月”

  关于张三丰的籍贯地、起家地,全国不少地区都在争,而张三丰的家乡,今辽宁阜新则参与不多,辽宁文化界也鲜见发声,但《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明确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古懿州,今辽宁阜新塔营子乡,历史上,曾是大辽王朝的一座重要的头下军州,是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私城,古塔巍立,旧城犹存。言及张三丰的身世,在阜新文史专家胡健、秦星、朱蕾编著的《阜新史话》之“道教大师  传奇三丰”篇中,有详尽论述。

  据《三丰祖师全集序》记载,张三丰的先祖原是江西龙虎山人,为何千里迢迢北迁懿州?据说,张三丰的祖父裕贤公精通周易、星相之数,是道教祖师之一张道陵(张天师)的后人。南宋末年,裕贤公通过卜算预测,北方的王气正旺,龙脉兴盛异常,于是,马上决定举家北迁,最终在北极星所指的兴旺之地——辽金重镇懿州定居下来。

辽宁阜新塔营子乡所立的张三丰塑像(张松 摄)

  金朝末年,懿州虽说连年战乱,世道衰竭,且天灾不断,但裕贤公到达这里后断定,虽时逢乱世,但此地有龙兴之兆,遂与家人定居于此。元朝统一中原后,懿州作为元代辽阳行省治所,颇受朝廷重视,元代的懿州比金朝时的懿州交通更为便利,工商业非常发达,人口日益繁盛,裕贤公一家也迎来了太平安定的新局面。元代的懿州,兴办学校、建立寺院,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宗教的兴盛之地,正因拥有繁荣的经济和宽松的人文环境,才培养出张三丰这样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大师。

  元太宗窝阔台时期,张三丰的父亲张子安曾赴京应试,考中进士,本可走仕途,但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难混官场,无奈出局,从此归隐乡间,不问功名。

  张子安娶出身书香门第的林姓女子为妻,先后生育四个儿子:张邀、张游、张逍、张遥,却接连因病夭折。1247年四月初八深夜亥时,已怀胎十月即将临盆的林氏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急忙摇醒身边熟睡的丈夫,说自己刚才在睡梦中,见到一只仙鹤从东方海天相连处飞来,停落在自己家的屋檐上高声鸣叫……随即,张三丰出世,此时正是四月初九的子时。

  张子安给孩子取名全一,全的意思是完全、圆满,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位拥有圆满人生的人,又取字为君实,是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成为脚踏实地的坦荡君子。张三丰聪明伶俐,从小便禀赋异于常人,父母望子成龙,寄予厚望,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五岁时,张三丰不幸患上眼病,几近失明。父母四处求医问药,却于事无补。一天,张家的门前来了一位道士,乃碧落宫的道长,名叫张云庵,自号白云禅老,声称能治张三丰的眼病,父母无奈,只好目送年幼的张三丰随道长远去,洒泪而别。

  元代的阜新地区全真教盛行,而张云庵所在的碧落宫就是一座全真教的道观。全真教创建于金初,创始人是王重阳。张三丰随师傅云庵道长静心休养,仅半年,视力便恢复,竟奇迹般地明亮如初了。此后,张云庵开始传授张三丰全真教的道经典籍,习武强身。由于张三丰聪明过人,师傅的言传身教一点即通,云庵道长对他非常满意。在碧落宫修道习武七年,张三丰闻母亲因思念自己,忧郁过度,终成重疾,恳请归家。张云庵深知,与这个徒弟缘分已尽,便兑现自己当年的诺言,送他下山回家。母亲林氏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眼睛立刻复明,数日后,病症竟不治而愈。

  张三丰自拜辞云庵道长归家后,遵从父母之命埋头读书,儒释道同时攻研,学识日渐渊博和精深。元中统元年(1260年),13岁的张三丰考中秀才。次年,因其文学才识出众,被朝廷选中,准备予以重用,但他却同父亲一样对做官了无兴趣,推辞不受,返回故里。

  至元元年(1264年),18岁的张三丰走出家门,游历四方。在大都(今北京),结识了大元平章政事廉希宪,二人一见如故,甚为投机,结为忘年之交。廉希宪惊叹他的谈吐不凡,对他的满腹学识大为赏识,觉得人才难求,赶忙上奏朝廷,极力推荐。因廉希宪的影响力,朝廷对张三丰非常重视,任命他为中山博陵县令。上任初,张三丰也曾踌躇满志,期望造福一方,但不到两年,便难耐俗务之缠身、案牍之劳形,辞官而去,从此,张三丰不再为功名利禄所累,彻底断绝了为官从政的念头。有诗(《三十二岁北游》)为证:幽冀重来感慨忘,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却上西山望太行。此诗暗示,张三丰辞官后,很可能去太行山修道了。

据《明史》记载,辽宁阜新塔营子乡是武当大师张三丰的故乡(张松 摄)

  至元三年(1266年),张三丰收到一封家信,知父亲病危,期盼在自己临终前能见儿子最后一面。怎奈赶回家时,父亲已经离世,母亲也是百病缠身,白发苍苍,没几天,母亲也因伤心过度,病情加重,撒手人寰。短短几日,痛失两位至亲,张三丰涕泪交加,痛不欲生。安葬父母后,张三丰便天天诵经,闭门不出。

高人到访点迷津  三丰自此入仙门

  一日,张三丰正在家中父母祭堂静坐沉思,突然有位长须白发、气宇不凡的道长来访。来人自称是全真道长邱处机,张三丰大吃一惊,想不到全真教一代宗师会来拜访自己,连忙迎进书房,一番寒暄后,便畅谈玄理,探寻机妙,两人意气相投,相见恨晚。

  张三丰与邱处机话逢知己,促膝谈道议古论今,此番长谈非同寻常,张三丰受到点化,颇有感触,即刻又生隐逸学道之心。于是,他把家中财物分给乡人,田产托付族人经营打理,并叮咛他们代为双亲扫墓,然后束装,带两名家童飘然而去。他在诗中描述道:弃官游海岳,辛苦学丹秘。辞我亡来墓,众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非角儿,掉头离火宅。由此诗可知,张三丰很可能是有妻儿的。

辽宁阜新塔营子乡的张三丰金身塑像(张松 摄)

  称张三丰受邱处机点拨成仙入道,不大靠谱,邱处机是宋末元初人,张三丰是元末明初人,时代不同,不过相距也不远。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当年在北方盛极一时,后又分为诸多小流派,各自进行独立的传教活动,其正宗为“七真派”,即邱处机的龙门派、刘处玄的随山派、谭处端的南无派、马钰的遇仙派、王处一的嵛(yú)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邱处机的龙门派势力最大。邱处机的龙门派后发展到东北地区,特别在辽宁影响深远,在张三丰的家乡今阜新境内的新民镇排山楼,邱处机的二传弟子杨志谷曾创建弘扬师祖教义的大玄真宫。张三丰未见过邱处机本人,但受其所创教派影响走上求道之途,应该是可信的。

  张三丰所在的教派当年并不出名,不过是全真道的一个小支,只因张三丰的武艺太高强,开创了以武悟道的新境界,反而使他这一支发扬光大了。张三丰的武功以守为主,不尚进攻,这真好符合华夏民族的处事之道,所以,武当派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直到今天。

  这之后,张三丰四处访道求友,他的足迹北至燕赵,南行韩魏,西抵秦陇,东达齐鲁,吟咏旅游,且行且住,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白日里他历览山水,体味自然造化之妙理,行走四方市井,内品社会人生之真谛;夜晚,他相伴青灯明月,研读诗书经卷,以期度芸芸众生,就这样漂泊不定,四海为家,一游就是十几年。他在诗中感叹曰:“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倒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这首诗写于张三丰48岁那年,暗示他在北岳恒山修道已达16年之久了。

辽宁阜新塔营子乡的“三丰祖师殿”(张松 摄)

  《三丰全集》载,张三丰孤独自傲,不问俗事,街上的人与他搭话,他置若罔闻,不予理睬,“终日不搭一语”,是个怪人。若遇知音,他会瞬间滔滔不绝,畅抒胸臆。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山志》形容张三丰:“但凡吐词发音,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狂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阴晴雨雪,张三丰都头戴斗笠,穿着那件破旧的短布衣,手持竹杖,慷慨而行,一副悠然闲适的样子。令人诧异的是,他似乎从不知饥饱,经常是几天不吃饭,甚至几个月粒米不进,但只要他吃开了,食量又大得惊人,不一会儿就能将一斗米饭吃光。这些记载虽然多有杜撰成分,但也反映出张三丰在外游历时风餐露宿,历经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楚。《明史》中这样记载张三丰的形貌:“颀(qí,身材修长)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举手投足间一派仙风道骨。

辽宁阜新塔营子乡所修的张三丰道观(张松 摄)

  元末时期,张三丰已成为北方全真道的著名道士,民间推崇他为神。当时,阜新地区的懿州城被红巾军焚毁,此时,正值张三丰回懿州扫墓,他留诗曰:手执长弓逐飞鸟,是谁知是老翁归?白杨墓上留诗句,城郭人民半是非。纷纷景象乱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莫待巢危覆累卵,功名势力眼前花。阜新学者胡健表示,通过张三丰的这首诗,可知元末时

飞龙瀑下  张三丰顿悟道学真谛

  义县瓦子峪的大石湖瀑布有个动听的别名:飞龙瀑,据义县学者考证,这赫亮的名号是一代宗师、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所起。在这道宛若从天而降的壮观瀑布下,张三丰曾流连忘返,顿悟出妙不可言的道学真谛。

  张三丰的家乡懿州,在医巫闾山北侧的阜新塔营子乡,距义县很近,医巫闾山山脉纵贯义县境内,这里风光秀美、鸟语花香,恰是张三丰求之不得的习武之地、求道之所。

张三丰家乡、辽宁阜新辽代古懿州城的古城、古塔遗迹(张松 摄)

  相传,张三丰从小就酷爱闾山山水,成名后,曾到医巫闾山求仙问道,拜过山中的三清观、海云观、天仙观、圣清宫、圆通观、蟠桃宫,游览过桃花洞、辽太子读书堂、石门山,攀过望海峰、吕公岩。

  张三丰曾多次到大石湖,坐潭边石上观瀑,卧于石板上听涛,还登爬上峰顶的“盖台子”,探寻瀑布源头。在盖台子山顶,张三丰见处处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山险水急之处有一条奔流下泻的瀑布,水曲三叠自上而下蜿蜒飞落,似一条飘舞的白龙。此时正逢丰水期,瀑布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响彻山谷,张三丰兴之所至,脱口赞曰:“真乃‘飞龙瀑’也! ”自此,大石湖瀑布就多了一个雅号:飞龙瀑。

辽宁义县飞龙瀑,张三丰曾于此练剑修道(何尧 摄)

  观瀑布飞泻,张三丰情有所感;听涧水长鸣,张三丰心有所悟。顿时文思泉涌,随口吟咏出一首后被道家广为流传的《无根树:“无根树,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过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酒无花道不成。 ”

  流连于飞龙瀑的旖旎山水间,张三丰每日吐纳天地精气,领会了武功以柔克刚的奥妙,并收徒传艺。在这飞龙瀑下,张三丰顿悟出“性命双修”之法,主张不重形式,只要心中有道,不必出家绝俗,这与全真派的苦修之法截然不同,自成一派。张三丰提倡隐逸,不问世事,这一派称“万隐派”,张三丰亦称“隐仙”。

  张三丰在闾山留下了道家武功及道家医术。据传,明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曾驻足医巫闾山的大朝阳三清观,向弟子宣讲自著的《三潭集》。至今,张三丰的二十五代、二十六代弟子仍在闾山大朝阳上院习武、炼丹、养生,继续传承“三丰文化”。在闾山修行的道教弟子们对张三丰祖师满怀崇敬之情,在三清观为他建庙塑像,焚香膜拜,张三丰当年修道的义县大石湖,被其闾山门徒敬称为“三丰涧”。

张三丰品牌“墙里开花墙外香”

  关于张三丰与他所创立的“武当门派”,近些年,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及相关影视剧的推广普及,已家喻户晓,李连杰版的张三丰形象已深入人心,由此衍生的文化品牌的激烈争夺、惨烈角逐更是不胜枚举,连韩国史学界也想分取一杯羹。据韩国某些专家考证,张三丰晚年渡海去了韩国,所以,韩国才是张三丰真正的归隐之所,才是武当太极文化的隆兴之地。

  在国内,湖北、福建、陕西等地对张三丰高度推崇。在2017年央视“魅力中国城”的评选中,湖北的十堰市与广东的茂名市在国内众多竞选城市中脱颖而出,PK冠军,最终茂名得偿所愿。一开始,十堰打出名满天下的武当山牌,打出张三丰牌,遥遥领先。茂名及时调整战略,转变方向,打出“冼夫人牌”、打出“好心精神牌”,终于实现大逆转,笑到最后。大功告成之日,茂名的领导、百姓分外欣喜,认为,茂名赢,就赢在了“文化底蕴”这四个字。

  在为兄弟省市喝彩的同时,旁观的辽宁人却未免失落。要知道,在湖北十堰武当山创教的张三丰,是辽宁阜新人;广东茂名冼夫人的夫君是千年前来自辽宁北票的北燕皇族后裔冯宝,冼夫人是地地道道的“辽宁媳妇”,这些源自辽宁或与辽宁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与名人效应,却“辽宁开花,省外乃至国外香”!

  在阜新塔营子的张三丰故里前,在北镇三清观的张三丰传道地,在义县飞龙瀑的张三丰练剑处,辽宁人是否该认真反思,如何保护、珍爱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如何恢复、弘扬先人缔造的辽乡盛誉?就算现实难为,也该心有所悟,不枉金庸先生为辽土文化“鼓与呼”的这番真情厚意吧。

【好名声网】大侠萧峰 原是辽宁北票人(张松)

【好名声网】《天龙八部》“南慕容” 原型后燕慕容垂(张松)

【好名声网】金庸挥毫“辽土英雄录”(张松)

小链接
  张松,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供职于辽沈晚报社,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摆渡辽河”主笔,副刊部主任记者。从事辽宁历史文化研究已近十年,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达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辽宁风情小镇》《三燕寻踪》等。近些年,在为朝阳、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松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