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在顶峰的明眸
文图/林志霞 编辑/寻冬
梦,在微醺中甜美,于初醒时失落。美,在遥望时心醉,于清醒时唯恐幻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梦中曾往返。诗文画意中,江西庐山是梦中优美的画卷。
梦想在这个盛夏终成现实。乘车千里,沿东北,过华北,抵达江南。载着心驰神往的梦,不顾舟车劳顿,匆匆赶赴它的脚下,不觉已是日薄西山。昂首仰望,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努力搜寻,却未见其顶峰。只有“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坐在车子上,司机为每人发了一个塑料袋,据说,为防上山晕车而备。果然,前行的车子行出不久开始七扭八歪,左转右拐,在连续的S路快速攀行,顺着车窗偷眼望去,朦胧中,路旁是越来越高的悬崖峭壁。
跃上葱茏山 顶峰有“桃源”
“跃上葱茏四百旋”,历时许久,终于停车。司机说,刚到山峰一点,还要换乘车,接着攀援。车行约两个多小时后,前方的路开始有了一些平缓,惊诧间,忽呈现一片世外桃源!非登高望远之感,而是绿阴掩映栏干晚,房舍清新山峰间。一时间,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恍然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闪动着灵动和清纯。明眸里,人群熙攘,车辆如梭。云雾飘渺,细雨淅沥。不免试问,在这高耸入云的群山之巅,是否真的误入人间仙境,还是抵达陶公桃源?!一声鸟儿优美啭啼,惊醒般确认真实存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似舒展着粗壮的枝条欢迎着每位来者。呼吸之间,空气如温和的凉饮,涤荡了周身,即刻被负氧离子充盈,清爽静逸。软风拂面,细语声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在石阶小桌旁,抬头赏景望月,低头触云听雨。见街市繁华,车行人往。闻乐声悠扬,欢歌笑语。醉意中,清风轻抚着,一夜安眠。
翌日,阳光在叶隙间洒下一地金子,清爽出行,健步如飞,拍摄明亮的景观。
壮美山峰景 置身赛如仙
目光锁定含鄱口。这里是山含鄱阳湖,口出旭日升。沿着石阶小路而去,所见“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到达一处峰顶,登高望远,好一派“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远处,江水环绕,湖光闪闪,亭台楼榭,绿荫片片。置身其中,云雾缭绕,松竹相拥。先爬行,再坐索道,忽见伟人毛泽东的红色笔迹“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感受伟人观景的壮志豪情,留影记下永久的瞬间。敬慕间,忽听瀑水击鸣。顺着石阶而下,远远望去,一瀑顺山而下,飞溅万千水花。遥想当年,诗仙来此,即兴赋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沿着诗仙的足迹,只觉穿越千年,似乎所见诗仙把酒临风,飘飘欲仙。痛惜此时脑海词穷,面临此景,却没有恰当的词汇描写它的壮美。水花溅落,湿了衣裤,诗着心灵。重天之上,光照不腻,水声不扰。云雾弥漫,飘动如缎,缥缥缈缈,时隐时现,腾空驾云般,立于峰巅,精神振奋兮,浮想联翩。
神奇三叠泉 景象尤壮观
观光车子上,一条提示语激发众人的好奇心,“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三叠泉,见名思义。赏其面目,需顺山而下,行山路坐缆车。一路所见山峰耸立,溪水潺潺,曲径悠悠,花香四溢。迎接众人的是斜度足有七十度的千余台阶,像一架木梯自山峰竖起,九曲连环地通向山下,禁不住心腿均颤。可是,木梯上,大小孩童,执着前行。走走停停,停停再行。观路旁群山耸立,绝壁千仞,四周群山似气势宏大的天然屏风,将“木梯”,以及上上下下的人们热情环抱,虽行走起来挥汗如雨,却幸福安详,虽精疲力竭,却不甘放弃。“到了吗?”“快了”,熟悉的,陌生的,过往行人相遇时互相鼓劲儿。顺着木梯,满怀信心前往。约几个小时的时间,行至即将山底处,未见其景,先闻阵阵水鸣,巨大的哗哗水声,如爽朗的笑声。疾行而下,千折百回,眼前终于亮出一处震撼心灵的景观!三条瀑布阶梯而下,由突兀的山石分成三段,石潭溢满,倾泻而奔,一瀑三潭,遥挂山间。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却勾起了笨拙的诗意:一条锦缎飘山间,顺势而下绽白莲。锦落缎散成珍珠,大珠小珠溅玉潭。山,险峻奇秀,水,润泽温婉。山水相依,刚柔并济。踏着水流,抚摸山石,滑润而亲切。顺着山石掬水,清爽而温柔。欢呼雀跃的人们,嬉笑戏水,荡漾心情。疲惫和汗水均在凉爽中消失殆尽,渴盼和向往得到最大的宽慰。水在山中行,人在水中走,黑白中点缀着色彩纷呈,水鸣中笑声不断,在山谷中久久回旋……
浪漫山中湖 氤氲满爱恋
险峻是它的阳刚,而柔美是它的浪漫。沿着花径赏百花,闻鸟鸣。百花怒放,幽幽溢香;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花丛簇拥着白居易草堂,树丛环绕着如琴湖畔。香山居士展卷书香阵阵,如琴湖畔尽显爱恋无限。如琴湖,湖水如琴。夕阳映照下,清水与长天一色,树影与湖水相依。一道斜阳落水中,半湖翠绿半湖红。美丽的明眸中,闪映着郁郁葱葱的树丛,闪现着巍峨挺拔的群山,闪烁着亭台楼阁的多彩灯光,闪动着穿着五颜六色的过往身影。清澈的眸子,多情的目光。穿越而今,一场精彩的 “庐山之夏”的汇演,在美丽的黄昏,在如琴如歌的湖边上演,令人倍感浓郁的浪漫,欣赏江南的美,美景、美德、美好生活。山中有湖,湖中有山,在山之顶峰,调配浪漫的色调,诉说着清纯的爱恋。
天然仙人洞 恍然处仙境
山中有美景,置身堪比仙。浪漫的心随美景同行。一路一世界,一处一景观。又见锦绣谷,无愧其名。一路风光锦绣,秀色可观。山石突兀,怪石嶙峋。曲径通幽,树木葱茏,登高俯视,幽深险峻。可谓:青云直上九霄天,峭壁凌虚万丈渊;破雾穿云盘道险,蜿蜒曲折石桥连。登高望远,城市、村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腾云驾雾般在山峰穿行,误入仙境般在小径陶醉。顿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走着走着,真真进入了仙人洞。香火缭绕,梵音阵阵。身心升腾,嘴角上翘,忽然间,飘至仙人近前。仙人洒下一滴清泉,甘露沾衣,清爽惬意。据载,这是千古以来,只流一滴的清泉,滴滴落落,历经久远。伟人毛泽东,当年见此情景,提笔挥毫,“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峰留遗址 政治色彩浓
景观是自然形成,而政治活动为景观添写上浓重的色彩。美景掩映处,遗留政治事件。庐山会议旧址,毛主席故居,美庐……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名人留下的故居遗址,处处彰显政治色彩,遗留时代缩影,严肃中的郑重,历史中的重大。毛泽东故居,遗留下墨迹浓浓、洋洋洒洒的名篇。当年蒋介石来此庐山,提笔疾书“美庐”,据介绍,美字书写的形状像“王八”,寓意如龟般长生不老,引发众人的笑谈。美国马歇尔曾八上庐山,与蒋介石进行会谈。中共中央两大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这里如期召开。翻开史卷,留下古今中外诸多政治史料,故此,被堪称为政治名山。

人文历史久 名人留美篇
谈及史料,走进偌大的博物馆,厅廊两侧,留下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印记。诗仙李白曾五次登临名山,留下许多名篇,其中,有篇《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苏轼四登庐山,写下千古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登临庐山,振臂挥毫,洋洋洒洒,书写“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白居易,陶渊明,黄庭坚,陆游……诗人纷纷云集于此,留下千古名篇。王羲之,唐寅等书画家,留下处处墨迹;史学家司马迁,地理学家徐霞客;民族英雄岳飞,爱国人士康有为…足迹遍留庐山,芳泽流传久远。
自然景观,政治遗迹,文化底蕴,构成了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名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仰望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感叹之,如临仙境,修心养性。山峰林立,峰顶人间。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轻吟此诗,走出它映着秀美、纯澈的明眸,再次缘遇,即刻出现在刚刚驶离的梦中……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