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注疏
编者按
很多人都说,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最难得的精神是执着和坚守。而辽宁锦州人吴歌积20多年心血考据、编著的《东北方言注疏》,为这种精神书写下了完美的注解。
这本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近百万字巨作,收录词条6000余个,另附东北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70余条以及考据论文1篇。部份专家学者认为,《东北方言注疏》是东北方言考据工具书的开先河之作,或为东北史上首部考据类词典。
为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感知当中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信息,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即日起,本网将对本书内容予以连载,敬请各位网友关注、转发。
东北方言注疏——“票友”开嗙(下)
文/吴歌 编辑/安然
方言与借词
借词,即借用其它语种之词。兄弟民族和谐相处,不同语种相互补充,不足为怪。然而,尚未读懂某些词语的音形义,便冒然(冒,非贸)将其定性为借词,有拿兄弟语种打衩(chǎ)之嫌。
提拉悬(suàn/shuàn)挂,在网易《满俗满语与东北方言》中,作滴拉蒜挂。文章说,滴拉义为下“垂”,蒜挂义为“挂”着蒜辫子。
骜(náo)岗子,该文作挠岗子。并指其义为逃跑——以手“挠”地,跑过小“山”。
垂与挂,挠与山,四个皆非满语的词素,何以构成两个满语词?
胡同,火弄,本系閧(hòng)之分音词。却有观点认为它是蒙古语,颇有些让人忍俊不禁。在“敕勒川”上的包头方言里,巷(hàng)、棒和搞,分别被称作黑浪(he làng)、不浪(bu làng)和扢捣(ge dǎo);如同在古圣先贤的口中,笔,被称作不律。
诸如此类,何来借词之说?
方言与通语
通语,是古代或今朝通行四方之言,是升华的四方之言。方言是源,通语是流。没有方言,通语将成无源之水。
是否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词是天生的通语?仓颉老祖所造之字,也源自四方之言,抑或是升华的四方之言?
普通话,是新时代的通语。
东北方言,或曰幽语,是普通话的标准音和基础方言的主要来源。与同为北方话的西北方言相比,东北方言具有前后鼻音清晰等“天然”优势。
而少数来自西北方言的“标准音”,有时可能达不到“标准”。
靥,《说文解字》注,从面厌声。厭(厌),从厂猒声。猒,《康熙字典》注,于盐切;一盐切,幺盐切,并音懕。而《现代汉语词典》所注“标准音”,却是yè。
作为靥之声旁,厌读作yè,应为yàn之西北方音。个人图书馆网《大同方言简介》说,钳子与茄子同音,不贱与不借同音。“爷爷”公司,乃盐业公司在“同普话”中的读音。“同普话”,大同普通话之戏称。
方言与伦理
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不论通语还是方言,均应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所谓“贼好”之说,混淆善恶,颠倒黑白,有悖语言伦理。
所谓的用作副词的贼,应为这(zhéi/zéi)之讹。
方言与本字
本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本字难考,概因方音难定。
语文出版社《多音字产生的原因》说,统计出的1000个最常用字,多音字就有170 个。如果是在方言当中,这一比例恐怕还要高出许多。
以痂字为例。在东北方言和胶辽方言中,痂(jiā),分别读作gā与gē,接近粤方音的gaa1与ge1。嘎巴与嘎巴儿——《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是否应作痂巴与痂巴儿呢?
方音难定,不仅难在义理,而且难在心理。
以ji音节为例。渍菜,读作jī菜,已经司空见惯。磨磨滞滞,若读作磨磨jī jī,则可能觉得别扭。
本字难考,亦因少数语音尚未“固化”成字。
本字与生活
考本字,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听到某(mǔ)人说他姓zhāng,有人下意识就要问问,是弓长张还是音十章。弄清哪个zhāng,就是考本字,就是为了避免“同音字替代”,就是为了避免“同音字替代”导致的错乱。
跟人的姓名一样,词语的构成要素,通常不可移易(替换)。
如果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可否说,一切不以本字为元素的构词,都是扯闲白儿?
将错就错当休矣
真诚夫子《“嘎”非“玍”(gǎ)——电影<小兵张嘎>的“嘎”字辨析》说,表示挑皮或乖僻的字,应该是玍。又说,“此嘎确非彼玍”,但“积重难返”,只好“将错就错”。
嘎,《康熙字典》注,嘎嘎,鸟声。
“将错就错”的嘎,还占据了痂巴儿、玍调等的“老窝儿”;有时,还会组合成嘎嗒(圪塔)“招摇”于世。
将错就错,借音“授”义,将使方言研究止步于素材的累积和整理阶段。
姑息“将错就错”,等于认同“方言有音无字”歪理,等于纵容“同音字替代”乱为。
长此以往,同音错字、拼音“字”和字母“词”,将使带有方言的文字作品变成不伦不类的“外星文”。
“我得了八嗖的招手,磨叽西天的云彩。有同样效果的还有台湾腔、hu建话……”。
出自新浪《伟业“全民有话说” 带你玩转家乡话》的这段“外星文”,主观上也许是在用方言搞笑,客观上却难说不是对母语的轻慢。
心底的话
考据二十载,
爬格五六年。
都晓耗心血,
谁尝苦辣甜。
错谬之处,恭候赐教。“票友”不才,这巷儿(hànr)有礼啦!
二〇一六年四月